健康養身★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秋梨膏相傳始於唐朝,據說有一年秋天唐武宗李炎患病,終日口乾舌燥,咳嗽不止,服用了近百劑御醫所開的藥方卻始終不見療效,滿朝文武均束手無策、焦慮不已。正在群臣煩慮苦悶之時,一名道士進獻了用梨、蜂蜜、川貝、甘草和薑片配伍熬製的妙方治好了皇帝的咳嗽。從此這道士的妙方便成了宮中的不傳之秘,代代為皇家所御用。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從古至今一到乾燥的秋季,患咳嗽的人便很多,老百姓多半會買些梨來回去熬梨水,為的是止咳去火,但效果總是欠佳。一次因緣際會,一名藥店掌櫃與清朝宮廷中製作秋梨膏的太醫相識成為朋友,在這掌櫃百般慇勤的討好下,終於套出了宮廷製作秋梨膏的秘方,從而製作銷售,名噪一時,慢慢的這大名鼎鼎的秋梨膏便在民間流傳起來,直至今日而久盛不衰。

 

    冬天人們很容易嗓子疼,緊接著就是感冒和劇烈的咳嗽,甚至有時會從睡眠中被咳醒。此時我們可以用人們最常吃到的梨,來自制一瓶這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的秋梨膏。不僅可以用純天然的食材解除病痛,而且製作

的過程也非常的簡單,只需要在新鮮搾取的梨汁中(雪花梨和鴨梨均可),加入幾顆棗、幾片薑、幾塊冰糖,還有川貝和甘草,用小火慢慢熬煮至粘稠,待其晾涼後調入蜂蜜調勻即可。

 

    每天用溫開水沖飲一杯,不知不覺中便會治癒咳疾。簡單的做法,清甜的口味,再加上這神奇的療效,真的是冬天必備的止咳法寶呢,要是你現在也被咳嗽困擾的話,就趕快來試一試這流傳千年的宮廷秘方吧!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秋梨膏不僅能神奇止咳,味道也十分之好,湊近一聞滿是濃濃的清甜梨香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據說這秋梨膏是清道光20年,太醫院將秋梨膏的秘方傳給前門外的通三益掌櫃的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因為蜂蜜的特性,因此一定要用溫開水了沖調秋梨膏哦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秋梨膏因其出色的止咳療效,甚至在港澳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也十分暢銷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如果是平時飲用,可以不加川貝粉和甘草,秋天多吃一些對潤肺很有好處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原材料:雪花梨6個  棗肉20克  冰糖25克  薑片15克  蜂蜜150克  川貝粉10克 甘草2克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1. 把雪花梨用清水洗淨後削去外皮
2. 用磨蓉器依次將梨肉磨蓉(用榨汁機直接榨汁也可)
3. 取一隻碗,在上面放一塊籠布(或細紗布),將梨肉蓉放在籠布上
4. 將四角提起,使勁擠出全部的梨汁
5. 倒入鍋中,加入切片的棗肉、姜、冰糖、川貝粉和甘草
6. 中火煮開後,轉小火慢慢熬煮至變得十分粘稠即可關火
7. 待其自然晾至和手溫一致時,用濾網過濾出熬煮後的梨汁,加入蜂蜜調勻
8. 裝入用熱水消過毒的瓶中放入冷藏室儲存,飲用時用溫開水調和即可

注意事項:在梨的選用上,雪花梨和鴨梨均可使用;小火熬煮梨汁後期,要時刻看著,以防糊底;切記熬好的梨汁要放置溫涼後才可加入蜂蜜攪拌。

 

(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太神了!千年「止咳秘方」竟然可自製!這一碗如神藥,值得珍藏一萬輩子!

 

真的很有效喔~僅po一次!

趕緊收藏!歡迎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人說,代謝症候群的原因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家庭的影響也很大。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肥胖者的家庭成員通常也有肥胖問題,三高家族病史的人,其發病的機率更高。矯正生活習慣不是件易事,很少人能真正狠下心徹底改變生活模式,所以搭配以下建議的生活方式,同時藉由中藥的幫助清除累積已久的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幼童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是正常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小兒骨科江明弘醫師說,扁平足或鴨母蹄在嬰兒和兒童中很常見,大部份的孩子被父母抱起時,可以看到腳底漂亮的足弓,但站立時足弓卻是扁平,這些都會在青春期才發育成熟,請家長勿過度擔心。扁平足相當常見 青春期會穩定足弓江明弘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女士,在APARDO年會中獲頒「罕病英雄獎」。她說:「感謝這20年來,一起奮鬥的罕病病友與家屬,他們的勇敢,讓我感動不已。董事會裡包括林炫沛醫師、曾敏傑教授等14位夥伴,以及基金會全體同仁、醫界第一線的好朋友、捐贈者、志工及公部門的齊力合心,讓罕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每個中高齡者都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最新預測失智症罹病2大指標「高血壓、頸動脈流速較低」,提醒民眾注意血壓,如有高血壓,應該規律用藥,50歲以上民眾則應定期接受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該項研究係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