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44歲林女士,在3年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現子宮頸發炎症狀,近半年每當夫妻「嘿咻」後,總會有陰道出血的症狀,貼心丈夫為此關機3個月,但仍陸續出現不正常出血情形,妻子赴醫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頸鱗狀上皮癌第1期下,透過「新輔助化療」併手術治療後,腫瘤幾乎消失,對房事也不再恐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不過幸運的是,患者透過術前化療,手術過程發現腫瘤幾乎消失,且沒有造成骨盆腔淋巴腺轉移,因此手術後不需再追加骨盆腔放射線治療,目前狀況相當良好,夫妻也重新恢復性生活,人生回到正常軌道。


洪耀欽指出,傳統治療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超過4公分,一般會採取直接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治療,但手術後患者常因腫瘤過大,合併深層基質組織侵犯,或合併有骨盆腔淋巴腺轉移等情形,需要進一步接受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如此一來,手術加上放療,常使患者產生骨盆腔淋巴水腫、下肢水腫,或泌尿道、腸道、生殖道廔管產生。


因此林女士採取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之後再進行根除手術,效果亦相當良好,除了上述2種方式之外,洪耀欽提出目前國際上的共識也針對此類病患採取同步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亦可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使病患免於手術之擔憂。


洪耀欽提醒,3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3年抹片正常,則可每隔3年檢查1次,但若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症狀,應立即赴醫檢查,目前子宮頸癌0期的治癒率100%,前期的治療預後也相當好,術後仍應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子宮頸癌復發。


更多NOW健康報導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牙醫師:問題不在拔牙顆數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5歲阿嬤,長期有體重過重困擾,某次突然左腿痛到無法行走,家人又剛好不在身邊,還好找到住家附近常看診的王醫師協助,經過評估後,發現阿嬤有兩膝關節退化狀況,加上曾做過腰椎手術,恐是退化性關節炎或骨質疏鬆引起併發症,建議阿嬤到醫院骨科門診進一步診療。 透過轉診合作機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曬傷時你也會敷蘆薈或小黃瓜嗎,小心不但沒療效,恐還使症狀加劇引起發炎反應;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蘆薈雖有消炎、舒緩曬傷等症狀,小黃瓜也有保濕舒緩等效果,但若直接拿來敷臉,恐會出現接觸性皮膚炎引起紅疹等症狀,不能輕忽嚴重性。 塗萬金油消炎降溫? 恐更刺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4歲婦女,平時生活作息正常,也未有菸癮,某次接受健檢時,卻發現右上肺處有塊陰影,進一步檢查發現是約三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經由醫師建議進行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後,順利切除腫瘤,且因傷口小,術後恢復良好,也不須接受化療,出院返診也幾乎看不到傷口。 肺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從醫四十多年,我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個案,來到慈濟沒幾年,就碰到這個!」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權振實施極困難的「人工鐙骨」手術,竟遭遇罕見、高致死率「惡性高溫症」突襲,還好麻醉團隊高技術能力「緊急藥物解毒」,病人不只搶回生命也重拾聽見聲音的快樂! 鐙骨周圍硬化 音波沒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