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 透過影像檢查可以早期確診

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 透過影像檢查可以早期確診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明明已經握過手、打了招呼,但1、2分鐘後又重來1次,且不斷重複說著一樣的事,70多歲謝先生原本只是健忘,但情況越來越離譜,甚至外出時常迷路,就醫確診為阿茲海默失智症,用藥仍然持續惡化,最後接受影像檢查,才知道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而非阿茲海默失智症。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腦神經退化造成的退化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其中以退化性失智症居多,阿茲海默失智症就占了約6至7成。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與老化類似,例如記憶變差、說話會中斷或忘記詞彙、比較難回想事情等,因此容易被忽略,甚至就醫後也未能正確診斷失智類型。

 

以謝先生為例,一開始被診斷為阿茲海默失智症,服用藥物,希望抑制退化速度,但脾氣越來越暴躁,常一直喊吃不飽而瘋狂進食,甚至出現幻聽,覺得菩薩在跟他說話,連上廁所都沒辦法自理,看著妻子喊「阿母」,最後在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後,發現並非阿茲海默失智症,而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歷經半年後確診,但他失智狀況已從輕度快速惡化至中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林昆儒表示,腦神經退化疾病進程理應非常緩慢,失智症患者大腦可發現異常蛋白質堆積,從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到產生臨床症狀,歷時約15至20年,如果能夠正確研判失智類型並使用藥物,就能延緩惡化速度。

 

研究顯示,從症狀出現至確診,典型65歲以後發病的晚發型失智症患者平均要2.8年;非典型65歲以前發病的早發型失智症患者則需要4.4年,為了正確治療,多次往返醫院找原因,幾乎是所有疑似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必須經歷的漫長痛苦歷程。

 

胡朝榮強調,失智症病因多,務必精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如果確診為阿茲海默失智症,越早用藥效果越好,但如果為額顳葉型失智症,卻用了治療阿茲海默的藥物,反而會加速惡化,建議透過影像檢查,確定失智類型,以利正確投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在各地大樓大廈林立,現代人買房除了考慮地點外,還會優先選擇電梯大樓居住;不過,時下偶有電梯意外發生,民眾該如何在選購大廈同時,也同時確定電梯可以安心搭乘呢?專家建議,首先在購買電梯大樓前,務必詳閱建材表,有品牌的電梯廠商的產品較有保障,電梯每個月也需要作定期保養及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講到中秋節的活動,吃月餅一定榜上有名,但是,「月餅」對於洗腎病人簡直是遙不可及!傳統月餅的蛋白質、磷與鉀含量高,對於需要控制磷、鉀的腎病病友們,等同是地雷食物。營養師說,其實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及洗腎的病友只要能夠掌握健康大原則,一樣可以安心吃月餅。 台北榮總營養部...

閱讀詳情 »

老是出現小問題? 看醫生看到快瘋了嗎?改變身體平衡,你做對了嗎?保健小常識讓你立即甩掉惱人煩惱。生活一點通,讓你亮麗健康萬事通,天天都有好氣色!加糖飲料和咖啡要少喝,但白開水平淡無味,可是又不能不喝水,該怎麼辦?用保溫杯泡茶是愛喝茶的人平素的習慣,但這個習慣該改了!你知道鳳梨能防治心臟病嗎?吃對了哪...

閱讀詳情 »

我們一起來做個健康測試: 舉起你的左手或右手放於胸前,攥緊成拳頭堅持30秒,打開後手掌白白的顏色是馬上消失呢?還是會殘留短暫的時間? 當緊緊握拳時,會壓迫到手掌的血管,而這樣的擠壓動作會阻斷血液系統流通,因此手掌會變成白色。變成白色的手掌,若能馬上回復原來的膚色,就表示血管健康。但是,如果要花10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