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突然變了一個人 原來是「這裡」出了狀況

失智突然變了一個人 原來是「這裡」出了狀況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老先生罹患失智症已經好多年,平常除了記性不好,性情尚溫和,對熟悉的家人也都還認得。但最近3~4天老先生性情大變,開始攻擊及怒罵家人;出現幻覺,拿著刀說家裡有小鬼要趕跑他;整晚吵鬧不睡覺,白天晚上分不清楚,連平常熟悉的家人也都不認得了。家人因此擔心害怕不已,經就醫檢查診斷後,發現原來是老先生的電解質失調,鈉離子過低,診斷為低血鈉引起之譫妄症。經治療後,老先生又回復以往溫和的模樣。

「譫妄症」的3症狀4原因

高醫精神醫學部葉怡君主治醫師解釋,譫妄症是一種「急性」的意識及精神狀態的變化,主要症狀包括:

1. 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意識混亂。

2. 認知功能急性惡化,如記憶力變得更差;說話語無倫次、答非所問;定向感混亂,人、時、地混淆不清。

3. 可能出現幻覺及妄想,其中以視幻覺及被害妄想最常見,病患常描述看到動物或可怕的影像。上述的狀況通常是急性突然發作的,且狀況一整天起伏不定、時好時壞。其主要表現有兩種型態:一種為激躁型,病患顯得躁動易怒或不安、甚至可能具攻擊性;另一種為靜默型,病患可能呈現嗜睡,也可能只是單純沉默少話,這樣的個案反而比較不容易被發覺有異常,臨床上也可能被誤認為憂鬱症。上述兩種型態也可能同時混合出現。

譫妄症是生理異常造成腦部功能失調所造成,常見原因包括:

1.  腦部疾病,如中風、腦傷、癲癇、腦瘤等。

2.  系統性身體疾病,如電解質不平衡、血糖過高/過低、脫水、感染或重大手術後等。

3.  藥物過量或藥物中毒。

4.  藥物戒斷症狀,常見如長期飲酒或大量使用鎮靜安眠藥,突然停用時也可能出現譫妄症。

譫妄症不同失智 老年族群常發生

葉怡君醫師說明,譫妄症與失智症雖然都會有認知功能障礙,然而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障礙表現通常是「緩慢逐漸」變差,而譫妄症則是一種「急性」的表現。因此若原本失智症患者,出現認知功能「急速」惡化,合併其他意識、精神、行為改變,就要小心可能合併譫妄症的發生。

葉怡君醫師解釋,失智症大部分不可逆,然而譫妄症是可治療、可恢復的。譫妄症的治療重點在找出造成譫妄背後的原因,在病因治療排除後,大部份的病人可以完全恢復原本狀態。少數病患(尤其是原本就有認知障礙或失智症者)在譫妄症的原因治療排除後,認知障礙無法完全回復,未來發展為失智症的機會較高;也可能讓原本就有失智症的患者認知障礙變得更嚴重。

【延伸閱讀】

吃事前避孕藥不可不知 王毓淇醫師提醒這幾點

拼第二胎未果才知無精症 意外揭穿老婆帶球嫁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7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防疫措施提升為3級警戒後,排除睡眠時間,有56.9%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與2020年4月疫情期間的調查結果相較之下,比例增加近2成;在情緒狀態上上受訪者以「擔心」佔最多,佔47.2%,其次為「平靜」(36.9%)、「焦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1歲林先生三年前因心肌梗塞送醫急救,發現其右冠狀動脈大量血栓造成血管阻塞,安排多次血栓抽吸術後仍有殘存血塊,抽血發現血小板數目極高,確診為血小板增多症,爾後又因另一條血管阻塞,透過置放支架將血管打通。心肌梗塞年齡下降 遠離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

閱讀詳情 »

2021.06.1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5日為止,已經有460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天打開直播收看疫情記者會,都會看見手語翻譯員第一時間為全台聾人朋友傳達訊息,但你知道臺灣手語已經被列為國家語言,也將成為高中及國中小學生的語言課程嗎?手語是聾人的正式語言 普遍存有有錯誤認知「臺灣手語是聾人的正式語言,但過去常常被忽略或誤解。」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張榮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