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壯年男罹血小板增多症 多次徘徊鬼門關

壯年男罹血小板增多症 多次徘徊鬼門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1歲林先生三年前因心肌梗塞送醫急救,發現其右冠狀動脈大量血栓造成血管阻塞,安排多次血栓抽吸術後仍有殘存血塊,抽血發現血小板數目極高,確診為血小板增多症,爾後又因另一條血管阻塞,透過置放支架將血管打通。

心肌梗塞年齡下降 遠離危險因子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在急性右冠狀動脈心肌梗塞後,患者雖然於鬼門關前走一遭,但因另一條左前降支冠狀動脈仍有慢性嚴重阻塞,因此一個月後安排第二次心導管手術,經置放支架後打通血管,終於順利康復,於門診持續追蹤與接受藥物治療。

王宇澄醫師指出,心肌梗塞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門診因心肌梗塞就醫的年齡層大幅下滑,雖然多數是因抽菸、三高所致,但若如林先生不明原因反覆血栓,且無論運用任何治療方式都不見效,則需進一步釐清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血小板增多症罕見 出現不舒適應立即就醫

王宇澄醫師提醒,雖然血小板增多症臨床上並不多見,但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仍因注意膽固醇、糖尿病、三酸甘油脂指數與家族史,若有三高問題應遵照醫囑服藥,當出現運動走路會喘、胸悶胸痛等症狀,應盡速赴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找出病灶治療  以防多併發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表示,血小板增多症每年發生率僅千萬分之一,此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前者為基因變異,使得骨髓中血小板前驅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血小板數量激增,容易造成血管栓塞,必須透過降血小板藥物治療;後者是因感染、藥物或缺鐵性貧血等造成血小板增加,通常只要找出病因並排除即可。

【延伸閱讀】

乾眼危機!居家辦公遠距上課 關鍵「黏蛋白」缺乏怎辦?

雙眼模糊、背痛癱瘓 恐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3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近三十年來,衛福部、醫界與各相關單位持續致力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衛教宣導的推動,民眾得以對此疾病提升認知,然而,仍有許多人暴露在風險之中而不知其危險。資深演員譚艾珍今年受邀擔任睡眠呼吸中止症衛教大使,以切身經歷提醒大眾,她說,以前未意識到打呼是一種「症狀」而非「習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874例本土個案,及108例境外移入,包含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新北市新增360例 增加1中症病患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74例本土病例,為450例男性、4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其中包含467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日對於5到11歲兒童是否接種新冠疫苗一事,各界熱烈討論,尤其是多家幼托中心出現群聚後,各界都希望能及早讓兒童接種疫苗。台大兒科醫師李秉穎出席今(14)日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如以美國的兒童確診人數與死亡率比例做推估,如國內有萬名確診者,可能會出現10多位兒童死亡個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有鑑於新北市輕症居家照護上路,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為強化輕重症分流,確定病例可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醫院將僅收治中重症以上病患,血液透析、孕婦與高齡的確診者。而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