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期間WFH久坐情緒差 維持運動習慣兼顧身心健康

疫情期間WFH久坐情緒差 維持運動習慣兼顧身心健康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防疫措施提升為3級警戒後,排除睡眠時間,有56.9%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與2020年4月疫情期間的調查結果相較之下,比例增加近2成;在情緒狀態上上受訪者以「擔心」佔最多,佔47.2%,其次為「平靜」(36.9%)、「焦慮」(29.8%)、「緊張」(26.8%)。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為了解民眾在全國進行3級警戒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情緒的影響,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佔66.7%;年齡以「21歲至30歲」最多,佔36.5%。結果發現,近8成6受訪者表示,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佔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44.3%受訪者「不滿意」這些因為疫情造成的改變。不過,雖然居家防疫生活有所不便,仍有些正向的回饋,51.2%受訪者表示,與親朋好友透過線上或電話等互動的頻率「有增加」;同時,在這時期,「個人應用時間增加」、「與家人/親友相處」及「網路資訊或影音分享」均讓其有感受到正向的經驗。


居家防疫,有維持運動習慣者比例較低。隨著疫情升溫,中央也制定相關策略,葉雅馨指出,9成國人表示會「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其中無法配合之受訪者,以「避免外出盡量待在家裡」措施為最多,佔50%;針對目前防疫或紓困政策,近3成7感到「不滿意」;7成民眾「願意」施打疫苗。居家期間超過5成(52.4%)受訪者「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女性「有」維持運動習慣的比例比男性高,佔49.2%;「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受訪者,其每日坐著時間為「13至16小時」的比例多於有運動習慣者。面對後續疫情的變化與局勢,4成1是「悲觀」的,進一步分析發現,感到悲觀的比例,男性高於女性;沒有維持運動習慣者也高於有運動習慣者


坐愈久愈容易憂鬱。葉雅馨提醒,不同於去年疫情狀況,近期的防疫措施使多數民眾生活侷限於自家的空間,在家長時間久坐,加上減少運動,不僅影響身體,也會危害到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憂鬱與焦慮的程度較高;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全球有4分之1的成年人身體活動量不夠,而且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睡眠減少、體重增加等等


建議民眾在居家防疫時期,養成定時動一動的習慣,例如設定鬧鐘讓自己每小時能起身作些伸展或走動5分鐘,休息滑手機時不如打開運動的app動一動,與孩子間一起跳親子運動套餐,讓運動也變成有趣的活動。居家生活也意味著能自己掌握更多的安排,與家人間共處的時間也變長,不妨利用這段期間為自己或與家人規劃有興趣的或許久以前就想安排的活動,例如:整理照片做成影片、煮幾道創新料理等,讓防疫在家不無聊,也保持身心愉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產後回不去了? 惱人妊娠紋及私密處困擾PLT內在修復
▸台灣學習「宇美町式」疫苗接種 施打效率加快約5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對於開放國際經貿活動,經多次邀集相關部會研商,已完成「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作業規範」之規劃,自6月22日起,短期商務人士若同時符合以下四項基本條件,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吳太太因罹患妊娠高血壓,懷胎7個月就緊急剖腹產下孩子「承承」,由於生產過程中腦部缺氧,造成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終於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1口食物的模樣,讓媽媽感動道:「孩子沒關係,我知道你比較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婦人因騎機車自摔,造成左小腿脛骨及腓骨同時斷裂,雖順利完成骨折復位手術,但一直無法行走。醫師表示,骨折發生經手術接合到骨骼生長強度好,可以應付正常的生活,快的話是手術後8周,慢的話是6個月,當病人手術後骨頭一直無法癒合,可能是「延遲癒合」或是「不癒合」的併發症。補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10大死因中,絕大部分都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然在排名第5位的肺炎,是少數的傳染性疾病,特別在85歲以上年長者中,肺炎死亡人口高於癌症,108年共7,961人死於肺炎,每10萬人口約2,065人。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肺炎在108年1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