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業壓力大 憂鬱防治保健康

失業壓力大 憂鬱防治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26歲的阿凱,大學畢業後做過幾份工作,無業兩年。父母態度從初始的安慰鼓勵,逐漸變成冷嘲熱諷及批評斥責。阿凱心情低落了一個月,故到精神科就診,主訴:「父母天天在家叨唸,沒人了解我的痛苦。我氣他們,氣這社會,更氣自己… 鬱悶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沒辦法找工作。」

失業死亡風險增加 注意身心健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陳頌威醫師表示,悶經濟之不確定年代,失業已非罕見。而失業者與受雇者相比,「生病」與「死亡」的風險皆提高近兩倍。失業後第一年風險最高,第二年後風險逐漸下降。所以,失業者更應注重保養身心健康!

三層面保養 失業也可以不失去生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陳頌威醫師說明,失業本身是「失落」的「壓力事件」 ,會經由三層面機制影響健康,建議特別留意此三層面的保健之道。

一、心理機制︰

工作除提供經濟收入,亦提供認同感、安全感、成就感、人際接觸等心理回饋。失業造成的失落挫折會導致憤怒,壓抑憤怒會產生憂鬱。憂鬱的「情緒」會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進而引起全身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慢性疾病。建議失業者善用「多出來的時間」,求職之餘,一方面修養心理,二方面保養身體,為下一個工作修養更具韌性的自我,理性調整思考方式,儘量不陷入負面情緒,保持樂觀積極態度,找到工作機會也會較大!

二、行為機制︰

人們可能以喝酒、少運動、飲食不均、抽菸、成癮、衝動行為等「不健康行為」來舒緩壓力事件造成的「情緒」或轉移注意力。特別注意,失業者在宣洩或壓抑「憤怒」時,可能出現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的行為。建議失業者停止自責怨嘆,對自己好一些,嘗試培養健康行為以休閒舒壓,如散步運動、陪伴親友、休閒娛樂、學習新知等。

三、物質機制︰

失業時為了節省開支,食衣住行育樂一切從簡。生活水平下降可能會面臨營養不均、飲食不潔、衣物保護不周、環境擁擠髒亂、照明不足、汽車改腳踏車、遷居治安不佳區域等問題;結果可能造成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災害等健康問題。失業者宜精明謹慎地節省,把錢花在刀上,儘量維持生命健康安全之基本開銷,如健康飲食或清潔環境。

留意憂鬱症狀 切莫自我放棄

陳頌威醫師提醒民眾,宜留意身邊失業者是否出現兩周以上憂鬱症狀,如悲傷情緒、興趣減退、食欲變化、失眠或嗜睡、激動或遲滯、疲倦、無價值感、罪惡感、專注決斷能力減退、自殺意念等。憂鬱心情容易使人悲觀,想不到解決出路。親友除關心陪伴外,也可考慮求助精神醫療的專業協助。也呼籲失業者切莫失志,應注重保養身心健康,守住人生基本盤,才能再創契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跌倒、用錯藥、維生管滑脫,是醫院最常發生的安全問題,而這些都需要醫護人員、病患與家屬一同努力才能避免。為了配合醫策會「病人安全我會應」活動,大林慈濟醫院在大廳舉辦園遊會。由志工們齊心演出「就醫預防跌倒」的情境短劇,宣導預防病人跌倒的小撇步。由志工們演出的預防跌倒情境劇中,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女人愛髮如命!乳癌患者接受化療,可能產生掉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不過,最新調查顯示,5成患者擔心掉髮,更甚於疲累、身體不適,以及生活不便、住院等。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化療都會造成掉髮的副作用,且療程不會超過半年,完成治療後,頭髮會重新長出,髮質也會更烏黑、亮麗,乳癌患者應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秋意漸濃,早晚溫差變大,流感也悄悄逼近。有鑑於長者及免疫力差的安養機構住民,常因感染流感而導致嚴重併發症,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地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把年齡限制從65歲以上降至60歲,自10月1日開打以來,約有9萬民眾已受惠,衛生局呼籲還沒施打疫苗的長者應及早接種,降低流...

閱讀詳情 »

你以為最可怕的疾病是「癌症」?! 其實,「糖尿病」才是悄悄奪走健康,讓人比死還痛苦的隱形殺手! 前總統蔣經國因糖尿病,腳趾組織壞死、截肢;安潔莉娜裘莉飽受妊娠糖尿病所苦,甚至引發憂鬱症; 秀場天王豬哥亮上台前狂吞藥,險些併發白內障……。   不要以為糖尿病不痛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