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眠、心悸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需15分鐘就能測出來

失眠 心悸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需15分鐘就能測出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影響身心健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中,推出創新醫療「皮膚交感神經活性測量」,只需15分鐘即可測出自律神經是否「走鐘」。

引進新技術 15分鐘全盤了解自律神經狀況

高醫心臟加護室主任蔡維中醫師表示,人體大部分的生理活動都靠自律神經調控,如果維持生理平衡的機制出了狀況,健康就會亮起紅燈。而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很多屬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的疾病,如頑固性高血壓、心衰竭、動脈硬化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臟病、心包膜病變、昏厥、血管病變、肺高壓等;這些疾病可能因疾病本身異常的活化自律神經系統,或者次發於自律神經的不平衡所產生。

然而,目前對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狀態,少有可信賴且可再現的簡單檢查方法。高醫心臟內科團隊特別引進新穎且非侵入性的技術,來記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skin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SKNA)與心律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在各種疾病不同階段的變化。受試者僅需平躺休息紀錄15分鐘,即可得知自律神經的參數,如SKNA、HRV等,可協助醫師進一步為病人設計一套客製化、個人化的醫療。


失眠 心悸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需15分鐘就能測出來

圖一、以新技術方法來測量SKNA1

測量過程中,以冷壓試驗2與伐氏操作3等會誘發交感神經活性的手法,的確可以看到SKNA上顯示出交感神經的活化,證明SKNA測量的確可以反映出交感神經活性。


失眠 心悸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需15分鐘就能測出來

圖二、以冷壓試驗與伐氏操作時SKNA測試的典型表現

當SKNA有活性變化時,可看到心電圖的變化與心跳上升的現象,也證明SKNA測量與傳統以心跳作為交感神經評估相符。


失眠 心悸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需15分鐘就能測出來

圖三、SKNA活性與心跳變化

高醫臨床研究證實,心肌梗塞與昏厥病人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確有變化。蔡維中醫師表示,長期處於壓力者或疾病狀態如心肌梗塞者,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相關,並造成進一步的健康危害。如果能儘早知道自身的自律神經狀態,對身體健康的維持有一定幫助。

【文獻參考】

1.     Kusayama T, Wong J, Liu X, et al. Simultaneous noninvasive recording of electrocardiogram and skin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neuECG). Nat Protoc 2020:1-25.

2.     Victor RG, Leimbach WN, Seals DR, Wallin BG, Mark AL. Effects of the cold pressor test on muscle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in humans. Hypertension 1987;9(5):429-36. DOI: 10.1161/01.hyp.9.5.429.

3.     Mitsutake A, Takeshita A, Kuroiwa A, Nakamura M. Usefulness of the Valsalva maneuver in management of the long QT syndrome. Circulation 1981;63(5):1029-35. DOI: 10.1161/01.cir.63.5.1029.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得皮肌炎卻又喘又咳? 小心合併不可逆之肺纖維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84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25日與夫人張淑芬一起出席台積電運動會,暢談養生之道,張淑芬透露,他大部分在家裡吃三餐,並保持每天運動40分鐘,最重要的是已經戒菸。 據媒體報導,張忠謀早餐在家吃,中午則帶便當,晚餐又回到家中吃飯,同時,84歲的他已經減少應酬,盡量讓生活起居規律。 張淑芬說:「他已經戒菸...

閱讀詳情 »

意生活中,有一些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會定期處理一些物品或東西。有人會採用剪碎的方式,有人會採用送人的方式,有人會採用包起來放著的方式等等,也有人常用燒掉的方式,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比如一些垃圾或無關緊要的東西,燒了等無關緊要,並無影響。建議:原來生活中有一些東西是燒不得的,燒了多少對運氣都有...

閱讀詳情 »

  1、空腹者不宜吃醋 不論你的胃腸多強健,都不適合在空腹時喝醋,免得刺激分泌過多胃酸,傷害胃壁。在餐與餐之間,或飯後一小時再喝醋,比較不刺激胃腸,順道幫助消化。 2.骨折的人避免吃醋 在骨折治療和康復期間的人應避免吃醋。醋由於能軟化骨骼和脫鈣,破壞鈣元素在人體內的動態平衡,會促發和加重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灣在不到1年之內,接二連三爆發混油、餿水油和飼料油等油安事件,國人不禁疑問「不知道還有什麼油可吃?」。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韓柏檉表示,要吃出健康,選對食用油是第一步,可區分為「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可以一比二的比例作為食用油配置,避免過去「一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