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蝦米! 一周沒解便竟罹大腸直腸癌

蝦米! 一周沒解便竟罹大腸直腸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蟬連榜首,而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仍居第一,癌症死亡率則排第三。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罹患率高居不下,主要受到後天飲食及環境影響,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解血便常以為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導致年輕的大腸癌病患確診多已是後期,後果並不理想。

大腸鏡支架置入術  助緩解腸道阻塞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日前收治一名39歲黃姓先生案例;該名病患因腹脹且一週沒有解便,經檢查發現乙狀結腸處有一腫瘤,造成腸道完全阻塞,診斷為大腸癌第三期,經過評估,採用大腸鏡支架置入術,免去以往腸造口手術引起的腸道破裂導致腹膜炎,患者腸道阻塞的症狀立刻獲得緩解。目前,患者除輔助性化療外,並接受血液循環腫瘤細胞監測,病情已恢復穩定,且順利回職場工作。

新型微創腹腔鏡手術  可加速術後功能恢復

周家麟表示,大腸直腸癌以傳統剖腹手術傷口較大,約20到30公分,有術後疼痛、復原時間長及感染等問題,傷口恢復約需10到14天,且出血量機率較高,導致使用止痛藥情形較為頻繁。現在利用微創腹腔鏡手術,除了縮小傷口、減少疼痛,且能加快術後功能恢復,並提早回歸正常生活作息。

循環腫瘤細胞監測 降低大腸直腸癌復發率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指出,臨床上有許多病人十分抗拒裝人工肛門,擔心人工肛門產生側漏、異味,造成社交上的不便。現在透過大腸支架手術,以內視鏡方式將腸壁先撐開、再放支架,術後即可解決排便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更引進循環腫瘤細胞監測,提供大腸直腸癌復發率高的危險族群,能更靈敏且提早偵測腫瘤復發的追蹤。隨著醫學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是日新月異,若發現身體異狀,千萬別掉以輕心,盡速就醫才是照護健康的最上策!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8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文/邱添喜、詹詠茹(新唐人亞太電視台)】長輩聽力受損的狀況,恐怕比你想像中更嚴重。弘道老人基金會協助偏鄉長輩接受聽力篩檢,發現374位長輩中有聽力損失者高達7成,等於每10位就有7位聽不清楚,如果沒有盡快解決,還會增加3成的失智風險。   參加社區活動時,台上老師講的賣力,但對聽力受損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孩子牙齒排列不整齊,容易產生蛀牙與牙周病問題。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學齡兒童恆牙齲齒經驗指數高達2.5顆,高於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2顆標準,而這樣不及格的表現,在所謂已開發國家中是相當罕見的。牙科醫師宋慧玲提到,兒童蛀牙與飲食及潔牙習慣有關,但多數的孩子潔牙不夠確實,若再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竹一位六十歲的家庭主婦王太太,近年膝蓋越來越疼痛,吃消炎藥、打玻尿酸都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求診,被診斷為前內側退化性膝關節炎,與常見的全膝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這種病患最適合接受微創人工半膝關節置換手術。人工半膝關節國際普及 保留韌帶可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俗話說:「病從口入」,吃到不對的食品不只影響身材還會傷身!反式脂肪不僅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中風,日前1項研究表示,反式脂肪也可能提高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該研究刊登在《精神病學雜誌》(Neurology)。   這項研究針對日本1,600名沒有失智症且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