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常腹脹、腹痛婦產科也要看!醫:慎防卵巢癌,6族群更要注意。

每日健康

腹痛、腹脹是相當常見的日常問題,不過提醒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應特別留意此症狀。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腹脹、腹痛雖然常見,但未必是腸胃道的健康問題,卵巢癌的不明顯症狀也常以此方式呈現。

女常腹脹痛婦產科也要看,留意不明顯症狀防卵巢癌!

郭安妮醫師表示,卵巢癌的症狀非常不明顯,並不像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等,可能會有出血的情況發生,卵巢癌在第一期、第二期常見沒有任何異狀,此時發現的患者,大多是因為健康檢查、定期檢查時發現。而進入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症狀也依然不大明顯,多以腹脹、腹痛、噁心、有壓迫感等腹部不適症狀呈現,也因為受到腫瘤壓迫,可能出現頻尿的情況,不少患者常會是從腸胃科轉診至婦產科,而此時發現的族群約高達75%。

郭安妮醫師表示,卵巢癌除了難以發現,棘手的也包括各期對患者的影響,早期發現存活率相當高,有望治癒,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約有90%以上,第二期則約有70%,但進入至第三期就僅剩約39%,而到了第四期僅有約17%,差異非常大。

醫師提醒,卵巢癌常見出現於女性停經前後,如有出現腹脹、腹痛等腹部不適,除了看腸胃科以外,也建議前往婦產科檢查,謹慎為佳,以避免確實有腸胃問題,但同時也有卵巢癌,卻因為只看腸胃科而沒被檢查出來,因而延誤治療。

她腹脹誤認為肥胖,轉診檢查出卵巢癌!

郭安妮醫師分享,診間曾有患者從腸胃科轉診而來,據了解,該名患者有長時間食慾不振、時常腹部不適的問題,且腹部逐漸變大,起初原以為是腸胃不佳使得肥胖,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是卵巢癌。醫師表示,腹脹確實也有可能會被誤認為變胖,但變胖通常是整個身體也會一起發展,不過只胖肚子的情況也是有可能。醫師再三叮嚀,女性需特別留意腹脹等不適問題,特別是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卵巢癌常見風險族群,不生、晚孕等應多加留意!

郭安妮醫師指出,卵巢癌的相關風險,主要和卵巢運作有關,像是不生、晚生、不孕等族群,以及初經早、12歲以前就來經的族群,和停經晚、約55歲後才停經的族群,這些情況卵巢活動的時間、受荷爾蒙刺激的時間都會比較長,出現疾病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而家族史中如果母親或姊妹有卵巢癌病史者,風險也會增加約5~7倍之多。另外,肥胖、體脂肪較高的女性,也是風險族群之一,因為體脂肪當中也有含有荷爾蒙,也會刺激卵巢,而此風險也和各婦科疾病息息相關。

卵巢癌難發現、晚期棘手,留意腹脹痛、檢查保健康!

卵巢癌難以發現、晚期又棘手,郭安妮醫師建議,女性除了要特別留意腹脹等腹部不適以外,在40歲之後也應定期做健康檢查,而風險族群建議再提早些,約35歲就可以開始規劃健康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日常生活習慣,自然也應避免肥胖,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肥胖者應適度減重,避免體脂肪的荷爾蒙刺激,如此對於防範卵巢癌會更加有幫助。

延伸閱讀
獨立、單身也要留意心理健康!醫教6招防「獨活症候群」!
當兵害的?確診就該隔離?破解2大思覺失調症迷思!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外都出現有新冠肺炎患者「復陽」現象,在台灣,先前也有4名患者三採陰後出院卻又「復陽」,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表示,經追蹤其家人接觸者居家隔離14天後,發現這群三採陰復陽的患者其實不具有傳染力,因此專家小組會議認定,未來這類三...

閱讀詳情 »

孕前一定要檢查的7種疾病 從懷孕到生產,每個階段都必須接受必要的檢查,唯有這樣才可以確認孕媽咪和胎兒都能平安健康。 不論是孕前檢查或產前檢查,都是為能全面評估自己在懷孕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若在孕前能事先知道有哪些疾病會造成問題,就可以在懷孕期間做好保護自己與胎兒的準備。現在就讓我們瞭解每個時期進行的檢...

閱讀詳情 »

高齡懷孕要特別注意的事 高齡產婦流產的機率很高、容易引起寶寶以及孕期與生產問題,所以要特別進行像是染色體、高層次超音波等產前檢查等。 現代人普遍都晚婚,而隨著結婚年齡愈來愈晚,生第一胎的年齡也跟著往後延,就生理學的角度來說,35歲懷第一胎算高齡了。在我的門診裡面,高齡產婦的比例也愈來愈高。 隨著老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因應防疫需求,民眾待在家的時間變長,連帶讓居家娛樂服務和串流服務業績報衝,影音平台龍頭Youtube也連帶因為疫情流量暴增。近日Youtube推出一項新功能,避免用戶沉迷於影片中太晚睡覺影響身體健康,這項「睡眠提醒(Bedtime Remin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