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月經期常見的疾病

女性月經期常見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與女性生理週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應該引起高度的注意。

    月經性關節炎

    有些女同志在月經期間可出現關節疼痛,尤以膝關節痛為多見,可伴有關節輕度腫脹和深部壓痛,走路(尤其下樓梯)時加重。有學者認為,經期體內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引起水、鹽代謝紊亂,當機體水鹽積聚過多時,可出現關節腫痛、腹脹及乳房脹痛等症狀。

    月經性皮疹

    有些婦女每逢月經來潮前後無任何其他病因,在口唇或鼻翼周圍出現小米粒狀皰疹,有灼熱、刺癢感,或在胸背、四肢等部位見到丘疹、紅斑、小皰等多形性皮疹,這些皮疹與月經週期有明顯關係。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卵巢分泌的孕酮增加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故屬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月經性牙痛

    有些青春期少女在行經前後可發生牙痛,但多呈一過性發作。有些婦女還伴有牙齦充血、紅腫及自發性出血等症狀。這多因經期體內雌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內的特殊受體,致使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腫大,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而誘發。一般到月經乾淨後,齒齦腫脹得以緩解,牙痛也隨之消失。

    月經性哮喘

    少數年輕婦女由於體質虛弱,月經失調,當月經來潮時,常可引起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大量分泌乙酰膽鹼,促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使哮喘發作。

    月經性氣胸

    有少數婦女月經來潮時,可突然發生胸悶、氣急,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症狀。其特點是患者年齡為24-40歲之間;胸部病變多在右側胸腔;發病時間往往處在行經前72小時至來潮後72小時內,非月經期不發病。

    月經性精神病

    絕大部分發生在青春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有失眠、頭昏、多汗、口乾、手足冷、食慾差等先兆。也有些少女突然發作,表現為神態失常、狂熱興奮、煩躁多語,進有哭喊、驚恐不安或呆滯、幻想、拒食及嗜睡,其症狀與精神病患者相似,持續時間約一星期左右,無需特殊治療,月經期後停止發作,恢復正常。

    月經性心絞痛

    有的婦女因月經週期變化而發作心絞痛。美國醫學會雜誌曾介紹這類典型病例:某中年婦女發生心絞痛連續5年之久,儘管做過多種檢查,仍未明確診斷,直到她在一次劇烈發作後回顧病史,才意識到每次心絞痛幾乎都在月經來潮前2-3天發作,經醫生跟踪觀察,結果確診為“月經相關性心絞痛”。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炎炎夏日,也是保養身體的好時機!依據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原則,在夏季透過三伏貼穴位敷貼調整體質,對於有過敏及氣喘的病人而言是最佳的治療機會,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而依據節氣曆法計算,今年的三伏天分別是七月十六日(初伏)、七月二十三日(中伏)、八月十三日(末伏)。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1項研究發現,孕婦如果能在懷孕期間適度地進行運動,可以降低孩子未來得到糖尿病、肥胖和心臟病的機率,因為在分娩前進行適度運動,可以幫助母體增加養分,進而增強母乳的保護作用,研究發表在《自然新陳代謝雜誌》(Nature Metabolism)。 這項新型研究分析了母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輸卵管結紮是常被使用的避孕方法,但是,即便是術前經過周詳考慮,時常還是有人會後悔,對這些人來說,結紮之後如果想再次懷孕,只有2種方法可以達成,一是試管嬰兒,另一則是輸卵管重建。 試管嬰兒技術幫助了很多人,但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並非所有伴侶都能使用人工生殖,對於這群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臉上皺紋和鬆弛肌膚讓人看起來顯老態,整個人也會變得沒精神,光靠擦抹保養品實在很難改善,因此,許多人會透過醫美療程來恢復臉部肌膚的緊實。醫美專業醫師林君曄表示,臨床上常會遇過很多人想藉由醫美來改善肌齡,卻搞不清楚到底電波拉皮跟音波拉皮有何不同?以及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