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生理期後仍痛經 當心子宮病變

女性生理期後仍痛經 當心子宮病變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有些女性生理期時會感到經痛,覺得經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中醫師提醒,腹部疼痛的時間點很重要,生理期前、中、後的痛分別有不同意義,生理期後仍然出現疼痛,可能是子宮病變的前兆!

針對生理期前腹部疼痛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女性生理前就容易腹痛,這屬於經前症候群,並非生理痛!約有兩成到四成的女性有經前症候群,其中有2.5%到5%的女性生活因此受影響。經前症候群與月經週期的賀爾蒙變化有關,通常會在月經前3到7天出現明顯的情緒變化,或是生理上感到不舒服;其症狀包含拉肚子、頭痛、情緒不穩定等。

周宗翰醫師建議,除了以藥物治療,建議平日可培養有氧運動習慣,可以穩定賀爾蒙,如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但要避免重力運練,以免子宮肌肉往下垂;運動加調理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感到腹痛時,除了針灸舒緩外,女性可按摩屁股上方的八髎穴、抱著膝蓋捲曲身體並熱敷,以舒緩子宮平滑肌減輕不適。

而若是生理期後還會腹部疼痛,周宗翰醫師指出,生理期後痛,代表子宮可能有病變,像是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腺肌症;由於子宮腺肌症是實體器官的病變,子宮體因許多腺瘤導致嚴重經痛,腺瘤甚至會妨礙子宮血管的收縮功能,導致女性經血量變多,經期長達十天之久。子宮腺肌症常見的症狀包括出血、經痛、慢性骨盆腔疼痛、壓迫的症狀等;醫師提醒女性,若月經過後仍持續腹痛,就要當心可是子宮腺肌症,應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14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根據疾管署疫情通報顯示,全台感染人數突破1萬3千多人,尤其嬰幼兒為高危險群,家長都怕孩子成為「候選人」。醫師提醒,腸病毒初期症狀類似感冒;一旦出現發燒、肌抽躍、持續嘔吐,以及呼吸急促等重症徵兆,應立即就醫 溫暖潮濕腸病毒肆虐 國內每年4到9月是腸病...

閱讀詳情 »

文.陽明生醫 根據調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75%都有骨關節問題,更糟的是,關節軟骨磨損時間表已提前至二、三十歲,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專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關節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退化」。 一旦罹患關節炎,有可能十指關節無法伸展,腿部關節也有問題,造成膝蓋卡卡,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併發肢體關節活動障礙,...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新唐人)   近日,Imgur一個網友發帖並附上照片說明她30天不喝飲料的變化,她的感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潛移默化的改變許多事!這位網友相當喜歡喝飲料(蘇打飲料、含糖飲料),在平時喝,工作時喝,聚餐時候喝,以喝飲料代替喝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