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奶奶持續性腹痛 竟是腹股溝疝氣合併腸壞死

奶奶持續性腹痛 竟是腹股溝疝氣合併腸壞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80多歲彭奶奶過去有長期便祕與右側腹股溝疝氣的病史,日前因突然發生持續性的右下腹痛,由家人陪同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肝膽腸胃外科陳博彥醫師診查發現,彭奶奶右側腹股溝處明顯腫脹與壓痛,下腹部也出現腹膜炎徵象,照會外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與影像醫學檢查,診斷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緊急安排二階段手術才保住生命。

腹股溝嵌頓性疝氣 嚴重恐致命

陳博彥醫師表示,成人腹股溝疝氣的常見成因有二大類,一類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下腹壁肌肉老化,相對變得鬆弛;另一類成因則是來自於長期持續或間斷性腹部壓力的增加,原因包括慢性咳嗽、便秘、腹水、負重的勞力工作或重量訓練等。這二大類狀態造成腹腔內的器官(如小腸、大腸、膀胱、大網膜等)掉入腹股溝之內,形成腹股溝疝氣,台語中「墜腸」兩字的描述方式就相當貼切。

當發生腹股溝疝氣時,若是腹腔內器官還可以進出腹股溝處,一般病人可能無感或者是有輕微腹痛的症狀。若疾病進展至腸道,且卡死在腹股溝內無法回到腹腔之中,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這是腹部的急症。

卡死在腹股溝內的腸道,會因為血液灌流不足而缺血壞死。壞死後的腸道容易產生穿孔,致使腸道內容物從穿孔處流入腹腔,產生腹膜炎或者是腹腔內感染,若不及時處理將有致命危險。

腹股溝出現不明腫塊 應及早就醫檢查

案例中的彭奶奶,從其描述的過去與現在病史、腹部理學檢查、抽血報告再搭配腹部影像的結果,確診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為她安排了二階段緊急手術。第一階段手術先做缺血壞死腸道的切除,並與剩餘健康的腸道吻合後,第二階段手術再進行右側腹股溝疝氣修補術。病人在術後經過一週左右的治療與追蹤,抽血報告都呈現正常後,便出院返家,恢復正常生活。

陳博彥醫師指出,這種可能致命的「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有機會可以及早預防,提醒民眾當腹股溝持續出現鼓起的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並治療,以免腹股溝疝氣造成健康的危害。

【延伸閱讀】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秋節月圓人團圓,闔家烤肉,吃月餅和柚子,已是中秋節的傳統,然而烤肉和月餅的熱量很高,又易消化不良!吃柚子時需注意平常服用的中西藥物,然而,若是飲食不節制則會造成身體不適,因此許多民眾在中秋節過後紛紛就醫。中秋節吃健康 三高族群需特別注意樂生療養院中醫科陳耑至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疫情期間許多人宅在家,看似輕鬆,但情緒緊繃、壓力沉重,也傷了腸胃。52歲王小姐罹患多年胃食道逆流,因為疫情緣故經濟壓力變大,且少運動,血壓不穩、腸胃脹氣,又持續打嗝,連帶睡眠品質也變差。 國際權威《神經胃腸病學與動力學》期刊今年5月1項研究顯示,疫情爆發後,腸胃不適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74歲楊女士在5年前開始出現記性變差的狀況,家人都以為只是正常的老化過程不以為意,直到近半年越來越嚴重,常會忘記吃藥、容易迷路、情緒不穩、也曾經發生過被詐騙,因而被家屬帶來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檢查診斷懷疑楊女士患了混合型失智症,除了有神經退化性失智症,還合併血管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北市隱形傳播鏈現蹤!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名本土新冠個案,案16226與案16227都曾在5月接觸確診者,但第一時間都未發現感染,近期都因有到醫院需求,再次採檢才確診,研判已發病一段時間。 ▲9月17日新冠肺炎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