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緒低迷恐造成腸胃不適 持續惡化還可能影響大腦健康

情緒低迷恐造成腸胃不適 持續惡化還可能影響大腦健康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疫情期間許多人宅在家,看似輕鬆,但情緒緊繃、壓力沉重,也傷了腸胃。52歲王小姐罹患多年胃食道逆流,因為疫情緣故經濟壓力變大,且少運動,血壓不穩、腸胃脹氣,又持續打嗝,連帶睡眠品質也變差。


國際權威《神經胃腸病學與動力學》期刊今年5月1項研究顯示,疫情爆發後,腸胃不適患者人數明顯增加,約多了12.9%。亞太地區消化系醫學會《胃腸病學和肝病學》期刊也刊出類似研究,疫情間2成受訪者自覺腸胃狀況惡化。


台大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曾屏輝表示,疫情期間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壓力較大,以致腸胃出現功能性障礙,症狀為消化不良、排便不順、腹痛、胃灼熱、或類似腸躁,影響身心健康。


「腸道環境會影響大腦健康。」曾屏輝認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如果變差,就會提升發炎反應,此時,大腦啟動免疫系統、神經抗壓機制,這讓人更覺焦慮、憂鬱,也會影響學習力。


曾屏輝解釋,疫情改變了許多人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這可能導致腸道菌叢跟腸道環境不穩定,讓胃腸道症狀惡化,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以致情緒低落、焦慮等,在惡性循環下,胃腸症狀更嚴重。


曾屏輝表示,應該建立良好腸道環境,才能促進腸腦健康循環,保護大腦免於發炎,建議從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多吃有利於益菌生長的食物做起。


至於如何提升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建議,應該多多攝取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蔬果,例如,芭樂、奇異果、番茄、柳橙,此外,鳳梨、木瓜含有水果酵素,可以幫助蛋白質食物消化及吸收。


莫雅淳表示,如果腸道較為敏感,容易腹瀉,則可多吃「低腹敏」水果,包括,木瓜、柑橘類、奇異果、檸檬、葡萄柚、草莓、番茄、百香果、火龍果、鳳梨、香瓜、哈密瓜、蔓越莓、藍莓、覆盆子、楊桃、榴槤、葡萄、香蕉等,以減少刺激、腹瀉。


對於不常吃水果的人,莫雅淳建議,選擇高營養密度的水果,如奇異果、番茄、柑橘、草莓、鳳梨、藍莓、芭樂、木瓜等,多多攝取植化素,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調節免疫力。此外,維生素C則能穩定情緒、提升好心情。


中秋將至,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強調,應該避免食用高油高糖等食物,多吃含有益生質的食物,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及多樣化,促進腸腦健康循環,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圖片轉自新華網 研究人員發現,吸菸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喝紅酒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100%葡萄原汁的紅葡萄酒。專家建議:在人們熱衷於吃煎烤食品、快餐類食品的今天,晚飯喝杯紅酒不失為一種值得推薦的健康生活方式。晚飯喝杯紅酒,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 葡萄自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許多女性以為跑步或激烈運動完收操,就慢慢走路緩和就好了,甚至走著走著就逛到餐廳去享受大餐,健身教練龔翊翔表示,這樣會讓小腿長出蘿蔔的!伸展不只是運動前置的暖身動作,也是運動過後的主要緩和動作,緩和的步行對已緊繃的肌肉來說,強度是不夠的,無法讓它恢復彈性,長期下來更可能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想一窺台灣器官移植發展過程嗎?台大醫院即日起展出「台大醫院時光隧道系列之二~器官移植發展史」文物展,讓社會大眾不僅可以認識台灣移植醫學演進與現況,更可了解培養一位移植醫師之不易。 台大醫院揭開器官移植史 台大醫院表示,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器官衰竭末期病人生命最根本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疾管署宣布,10月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除原有接種對象外,將納入包括未滿50歲高風險慢性病患、生產完6個月內婦女、50至64歲健康成人,以及13至18歲青少年,總劑量為615萬劑,預估需經費6至7億元。 抗病毒藥劑延長使用至4月底 另外,考量目前國內流感疫情未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