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食道潰瘍 竟因吃藥只喝少量水引起

她食道潰瘍 竟因吃藥只喝少量水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30歲的許小姐是上班族,因胸口疼痛就醫。經過胃鏡檢查,發現病人食道中段可見圓形且對稱性的潰瘍,典型是因為吃藥導致。從內視鏡上清楚可見病人食道中段約20公分處有許多明顯潰瘍,這些都是吃藥引起。

吞藥只喝少量水 喉嚨疼痛蔓延至胸口

原來許小姐感冒至診所就醫拿藥,吞藥時只喝少量的水,結果感覺膠囊黏在食道上。因為總覺得喉嚨卡卡,2天後疼痛感更從喉嚨延伸至胸口,許小姐趕緊就醫。醫師提醒病人在服藥時應喝足夠的水,以免藥物侵蝕導致食道發炎、潰瘍。

止痛藥、膠囊藥丸等 易黏著於食道壁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部份藥物較容易導致食道發炎與潰瘍,常見的有四環黴素等抗生素、鐵劑、阿斯匹靈等止痛藥,膠囊藥丸也容易黏著在食道壁上。上述藥物對腸胃道有刺激性,若滯留在食道,容易造成發炎或潰瘍等傷害。

吞藥配足量溫開水 服後別立刻躺下

藥物卡在食道上引起潰瘍的事件不少見,洪弘昌院長提醒,病人吞服藥物時,務必搭配足量溫開水,避免藥物卡在食道傷害黏膜。服藥後別立刻躺下休息,應保持站姿或坐姿,以利藥物成功抵達胃部。如果服藥後出現吞嚥疼痛、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別讓食道受罪。(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0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周新冠疫情在台灣大爆發,每日確診都約在200以上至300以上,上周五(14日)本土累計164例,本周五(21日)暴增10倍,本土累計1,980例,病例集中在雙北,嚴重考驗醫療量能負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確診入住集中檢疫所共有690人,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僅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20)日國內牛津AZ疫苗施打15,232人次,累計已接種281,647人次,已接近可用庫存極限,醫療院所紛紛取消自費申請,施打量公費佔15,161人次,自費僅有67人次;即便剛抵台40.01萬劑順利封緘檢驗完成,對台灣也杯水車薪,陳時中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相對於果糖、蔗糖,蜂蜜屬於天然食物,且含有礦物質等其他營養成分,如想吃甜的,可以盡量使用蜂蜜,這個論點正確嗎?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蜂蜜也是糖的來源,熱量偏高,不建議隨便拿來泡開水,塗抹土司,以免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 每日糖攝取量為15克 天然的蜂蜜不是吃越多越好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到營養諮詢門診開口就詢問:「營養師我的營養攝取足夠嗎?」,或者年長的婆婆媽媽也常常問「什麼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預防癌症嗎?」,至於有家長則會像營養師請教:「家中小朋友不喜歡吃蔬菜可以改成只吃水果嗎?」等疑問,營養師逐一解答。近全數國人乳品攝取不足 女性營養攝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