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她50歲罹乳癌復發 有心抗癌卻只因出現「一症狀」慘遭治療退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心要抗癌,當心半路殺出程咬金!50歲的陳媽媽罹患早期乳癌,近日發現走路容易喘、很容易沒力,檢查發現原來是乳癌已轉移至肺部,意志力堅強的她「想活久一點!」勇敢接受化療,沒想到卻被化療引發的疲憊、不適所擊敗,抽血數值常低於標準,遭「退貨」無法延續治療,被迫拖長治療間距,還好妥善處理癌疲憊的問題之後,才能順利完成療程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最新統計,乳癌確診人數持續攀升,甚至已經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針對轉移性乳癌,目前治療多採緩和治療,好幫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生活品質。

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表示,依乳癌分型、臨床分期及患者全身性評估結果,醫療團隊往往會研訂全方位客製化治療計畫;其中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是乳癌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利用化學藥物,毒殺全身分裂快速的癌細胞或抑制其發育。

不過,化療同時會波及正常細胞,造成的副作用常衝擊患者身心。國內門診觀察,其中又以「癌因性疲憊」(CRF)是臨床上最常見也最困擾的症狀之一,對於患者的心理、身體及生活品質,都潛藏著極大的衝擊,成為治療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林金瑤說,癌因性疲憊的成因,主要包括治療、生理、情緒或認知等多方面,感受到與活動不成比例的疲憊或體力耗竭;且超過9成的癌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憊,但現在已非無解,健保就有給付治療藥物,能減輕療程中的疲憊不適感,提升完治率。

不少人認為罹癌「疲憊」是正常的,多睡覺自然就會好了,其實大錯特錯,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期就特別製作一份「癌疲憊懶人包」,讓更多人能了解癌因性疲憊症,強調「累」是發生在過度活動後,可透過充分休息或睡眠來改善;但癌因性疲憊症則是感覺異常的累,無法靠休息或睡眠緩解。

林金瑤感嘆,許多意志力不像陳媽媽堅強的病患,當出現嚴重疲憊時,可能會開始對治療卻步,希望能夠延後治療,但未按時接受治療,勢必會影響療效,甚至有人因為疲憊而放棄治療,再也沒出現在診間;他提醒,若未適時處理疲憊問題,再好的藥物,當身體不堪負荷,或是被迫降低劑量,一樣很容易讓癌細胞的抗藥性提早產生。

醫師建議,當患者出現「睡覺無法緩解」的疲憊時,便應主動諮詢醫護人員,針對疲憊狀況進行因應及改善,此外,在治療期間,要學習「當貴婦」,放下工作與家務,除了維持體力而做的運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並適時加入治療藥物,讓療效最大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12歲以上學生23日起打BNT疫苗!可請三天疫苗假

【有影】害疫苗失效Mu變異株「台灣有1例」! 陳時中:大家沈住氣解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許多幼兒不愛淡而無味的水,尤其特別偏愛香甜的果汁,但市售果汁恐有添加物疑慮,那給予現榨的果汁就沒問題嗎?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兒童飲用果汁須留意飲用量,1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給予果汁,即便是1歲以上也應有限量的攝取果汁,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小兒喝果汁健康嗎?依照美國食品藥...

閱讀詳情 »

根據新聞報導,一名3歲童日前發燒、乾咳,確診流感,不幸併發腦炎,住院不到1週死亡。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流感死亡個案一開始多是發燒、乾咳,後來病況加重,併發肺炎或腦炎過世。其中一名3歲女童也因併發腦炎,病況發展快,住院不到1週就離世。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而對於流感常見的誤解...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三年前,知名藝人「青蛙王子」高凌風,因罹患急性血癌逝世,留給眾多粉絲們無限的遺憾;又臺灣企業家郭台成,也在46歲時被血癌奪走生命,令大眾感嘆他的英年早逝。 近年來,許多有關「砒霜能治療血癌」的論證相繼出現,給了血癌患者新的治療契機。但,砒霜是中國自...

閱讀詳情 »

懷孕是個充滿喜悅的過程,準媽媽們可以感受到寶寶隨著時間慢慢成長,然而,怎麼吃才能維持寶寶健康呢?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表示,其實日常若能做到均衡飲食,再搭配補充關鍵營養素,即可幫助寶寶健康茁壯喔!  懷孕初期(孕期1~3個月)懷孕初期,寶寶營養來源主要是以胎盤供應為主,因此媽媽在這一時期建議維持正常飲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