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她50歲罹乳癌復發 有心抗癌卻只因出現「一症狀」慘遭治療退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心要抗癌,當心半路殺出程咬金!50歲的陳媽媽罹患早期乳癌,近日發現走路容易喘、很容易沒力,檢查發現原來是乳癌已轉移至肺部,意志力堅強的她「想活久一點!」勇敢接受化療,沒想到卻被化療引發的疲憊、不適所擊敗,抽血數值常低於標準,遭「退貨」無法延續治療,被迫拖長治療間距,還好妥善處理癌疲憊的問題之後,才能順利完成療程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最新統計,乳癌確診人數持續攀升,甚至已經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針對轉移性乳癌,目前治療多採緩和治療,好幫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生活品質。

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表示,依乳癌分型、臨床分期及患者全身性評估結果,醫療團隊往往會研訂全方位客製化治療計畫;其中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是乳癌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利用化學藥物,毒殺全身分裂快速的癌細胞或抑制其發育。

不過,化療同時會波及正常細胞,造成的副作用常衝擊患者身心。國內門診觀察,其中又以「癌因性疲憊」(CRF)是臨床上最常見也最困擾的症狀之一,對於患者的心理、身體及生活品質,都潛藏著極大的衝擊,成為治療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林金瑤說,癌因性疲憊的成因,主要包括治療、生理、情緒或認知等多方面,感受到與活動不成比例的疲憊或體力耗竭;且超過9成的癌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憊,但現在已非無解,健保就有給付治療藥物,能減輕療程中的疲憊不適感,提升完治率。

不少人認為罹癌「疲憊」是正常的,多睡覺自然就會好了,其實大錯特錯,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期就特別製作一份「癌疲憊懶人包」,讓更多人能了解癌因性疲憊症,強調「累」是發生在過度活動後,可透過充分休息或睡眠來改善;但癌因性疲憊症則是感覺異常的累,無法靠休息或睡眠緩解。

林金瑤感嘆,許多意志力不像陳媽媽堅強的病患,當出現嚴重疲憊時,可能會開始對治療卻步,希望能夠延後治療,但未按時接受治療,勢必會影響療效,甚至有人因為疲憊而放棄治療,再也沒出現在診間;他提醒,若未適時處理疲憊問題,再好的藥物,當身體不堪負荷,或是被迫降低劑量,一樣很容易讓癌細胞的抗藥性提早產生。

醫師建議,當患者出現「睡覺無法緩解」的疲憊時,便應主動諮詢醫護人員,針對疲憊狀況進行因應及改善,此外,在治療期間,要學習「當貴婦」,放下工作與家務,除了維持體力而做的運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並適時加入治療藥物,讓療效最大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12歲以上學生23日起打BNT疫苗!可請三天疫苗假

【有影】害疫苗失效Mu變異株「台灣有1例」! 陳時中:大家沈住氣解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更強壯、更明亮且最優質的牙齒,根本之道就是透過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根以及正確的飲食來避免蛀牙和黃牙。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會對牙齒產生有利或有害的食物。 有害牙齒的食物 柑橘類水果和果汁 : 它們富含多種營養素,在人體有許多好處,但對牙齒卻不是。尤其是葡萄柚...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83歲的阿嬤從20年前就一直覺得「心臟掉到肚子」,腹部總是感覺得到心跳,但因無任何不適症狀,就沒有就醫檢查,直到最近常頭暈才求診,並確診是腹主動脈瘤,透過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阿嬤3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  跟著心臟噗通跳 誤認心臟掉到肚子中國醫藥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調整笑容,台灣人越來越習慣牙齒矯正,但想要擁有一口美牙,就一定得熬過數年不等的醜醜「大鋼牙」時期嗎?齒顎矯正專科醫師要你別緊張,從傳統的齒顎矯正治療、新型自鎖式矯正器,再到3D列印技術的隱形矯正牙托,各有優劣,幾近透明的隱形牙托就不影響生活與美觀,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閱讀詳情 »

前華視主播蘇逸洪2017年因肝功能出狀況、免疫系統失調,得到嚴重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從臉到眼睛長滿皰疹,險些失明,還差點腦中風。大病過後,蘇逸洪深感人生苦短,毅然決然離開主播台,近兩年搭郵輪環遊世界,不過,他前段日子經常無精打采,每日昏昏沈沈,懷疑自己是否已到了更年期。 蘇逸洪年輕時經常熬夜,收工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