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何叫病人乖乖吃藥?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根據新英格蘭期刊的報導,在美國有2/3的人送進醫院的原因是因為不遵照醫囑,一年耗用的成本約美金1000億美元。這中間包括H.I.V.病患,高血壓患者,精神病患還有一些幼童病患(讓孩童乖乖吃藥有時是件困難的事)。

為了解決這問題,研究者研究許多策略,包括行為經濟學上的策略,但都成效不彰。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李察塞勒的理論似乎有幫助。像是,人們喜歡做事情,像是器官捐贈,只要這是[預先設定好]的選項,而非人們另外要請求的選項。如果醫師告訴病人其他病人都遵守看診約定時,病人也比較不會失約。還有,人們比較喜歡[預防性]的行為,像是塗抹防曬乳,因為這帶給他們幫助,而非傷害。於是專家們也想用這些心理學上的技巧來幫助病人們遵守醫囑建議。

曾經研究者最近研究了超過1500個心臟病的病人,他們把這群人分成兩個群體,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心臟病發的歷史。其中一組人接受一般的醫療方式,另一組人接受特殊的電子藥瓶,會記錄病人吃藥的頻率。然後,研究者說只要乖乖吃藥的病人都可以參加樂透抽獎,有20%機率的病人會抽到每天獲得5塊美金的獎項,另外有1%的機率的病人會抽到每天50塊美金獎項,都持續一年。

如何叫病人乖乖吃藥

不僅如此,抽獎組的人還可以選擇其他家人或朋友,如果他們沒按時吃藥的話,電腦就會自動通知這些親朋好友,讓他們獲得其他幫助。另外還有其他社工群體會介入關心這些病人有沒有按時吃藥,提醒他們要每天遵照醫囑指示等等。

這個研究方式看起來很周全,涵蓋了金錢誘因、親友幫助與醫療機構的介入,但是不幸的事,研究結果還是失敗了。這兩組人最後在醫療上的花費相差無幾,第二組人沒有因此比較會乖乖吃藥。

這實驗告訴我們叫人改變原始的行為模式是很困難的。過去有醫師免費提供醫藥給病人,希望能讓他們有誘因吃藥,不過結果失敗了。也有醫師嘗試用樂透彩的方式鼓勵人們吃藥(像上述),結果還是失敗了。

很多行為經濟學上的動機對於公共政策上的效果比實際醫療上好。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改變人的健康習慣、用藥習慣、飲食習慣,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資料:

dont-nudge-me-the-limits-of-behavioral-economics-in-medicine

 

相關推薦

第5輪疫苗預約開放接種,預估有51.9萬人符合資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透露,估計第五輪是打莫德納、第六輪則是打高端。各地疫苗持續接種,第5輪公費疫苗也開放登記,時間將到8月7日中午截止,符合資格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第9類對象,只要在7月19日前勾選莫德納,都能上網預...

閱讀詳情 »

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屏東一度深陷Delta群聚事件,如今獲得控制,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台灣是唯一守住Delta疫情的國家」。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認為,台灣對Delta病毒沒有真正測試過,防疫系統到底行不行。屏東枋山鄉楓港及善餘兩村遭Delta變異株入侵,縣府設立兩處社區篩檢站,共...

閱讀詳情 »

彰化縣今日新增1例確診,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明,新增確診為一名菲律賓籍移工,8月4日因轉換雇主採檢確診,Ct值34,血清抗體幾乎在陰陽之間。葉彥伯指出,該案住院採檢後PCR陰性,染疫有3種可能,包含在5月13日後有輕度感染、剛剛才感染,或者在4月入境前很早之前就輕度感染。該移工宿舍和職場採檢389...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趨緩,各場域陸續鬆綁,其中「失智據點」也能重啟服務,不過重新打開大門提供服務卻恐面臨「做白工」的窘境。台灣失智症協會今(6)日發聲,原來失智據點服務並沒有納入長期照顧給付支付制度,而是由民間單位每年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來承接並免費提供服務,但防疫嚴格要求降載、減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