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預防高山症? 急診醫師這樣提醒,常運動者不能輕忽

如何預防高山症? 急診醫師這樣提醒,常運動者不能輕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3歲的小莉平時作息良好,飲食也相當清淡均衡,日前乘車到合歡山松雪樓,隨著海拔攀升感到愈來愈不適,原以為是暈車的緣故,抵達松雪樓下車後,莫名噁心反胃的感覺仍持續不斷並未消失,直到在松雪樓醫療站駐點的醫護人員進行給氧處置,吸了純氧的小莉終於緩解不適,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暈車,而是高山症發作。

對缺氧環境敏感族群 包括心絞痛、肺阻塞者應避免高山旅遊
當人們位於海拔2500米以上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是身體因為低壓、低氧的高海拔環境而產生的生理變化,這些因高海拔環境導致的健康風險,在醫學上稱為「高海拔疾病」,俗稱高山症。

「就算是平常身體健康的民眾,也有可能上山之後高山症就突然發作了。」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陳坤詮指出,引起高山症的主要原因和個人體質相關,與性別、年齡或個人體力的關連較少,即便是經常上健身房運動的人,也不能大意;原本就對缺氧環境特別敏感的族群,包括有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或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等,應避免到高山旅遊。

前一晚先在中海拔處停留 給身體適應時間
高山症類型有三: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其中急性高山症最為常見,而高海拔腦水腫與高海拔肺水腫致死率較高。急性高山症的輕度症狀包含頭痛、頭暈、倦怠、噁心、失眠等;若出現嘔吐及劇烈頭痛的情形,即為中度症狀,此時如果沒有立即做適當的醫療處置,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成重度,導致意識不清、步態不穩,甚至呼吸困難。

那麼該如何預防高山症呢?陳坤詮表示,前往高海拔山區,前一晚先在中海拔處停留,給身體適應時間,避免上升速度過快,產生嚴重高山症狀;此外,也建議行前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病史,遵照醫囑預防性服藥。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皮膚搔癢難耐起因竟是骨髓纖維化! 未妥善治療恐惡化為急性白血病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新福音! 健保給付、有效降低復發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小芳因皮膚紅腫乾癢至皮膚科求診,醫師原以為是異位性皮膚炎,開立類固醇治療,但始終沒有改善。細問病人接觸史,發現病灶集中在髮際處、脖子等頭髮接觸部位,原來最近換了造成過敏的洗髮精,更換清潔品後症狀改善。開業皮膚科醫師莊德揚建議,對洗髮精過敏的患者,選擇單純、不要過於鹼性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將「人形圖」應用在臨床護理照護,透過圖像式的概念,了解每個病人獨特的狀況,進而提供更適當的照護,九年的實際個案累積彙整成實用的臨床護理工具書-《人形圖-全人照護之應用》。臨床呈現「人形圖」 體現全人照護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表示,在台灣大學護理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會胖,其實就是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引起的,」肥胖專家蕭敦仁一語道破。他描述,拜科技進步之賜,現代人生活過於便利,從離開家門開始,就是坐電梯,開車上班,連車門也不用開,可以用遙控器,到了辦公室,又是坐電梯,連爬樓梯得機會都沒有,他形容,以前人類的移動方式是place to p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46歲的黃小姐患有胃食道逆流,加上夜間磨牙,長期下來,右下兩顆牙齒被磨得又平又小,吃飯時痠疼難耐。臺中醫院牙科主任林佳詠評估,患者牙齒缺損嚴重,運用「金屬嵌體」與「玻璃纖維釘」等方式,成功替患者恢復牙齒健康。長期夜間磨牙 牙齒受損嚴重林佳詠表示,患者長期有夜間磨牙的習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