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妙齡女長年腹痛就醫 竟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紫質症」

妙齡女長年腹痛就醫 竟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紫質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20多歲妙齡女子14年來出現持續性頭暈和頭痛,尤其到了晚上和清晨更為嚴重。曾因上腹痛,噁心、嘔吐和便秘到診所及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有小腸阻塞、胃炎和十二指腸發炎外,並沒有檢查出明顯的腹部或骨盆腔異常,再進行更深入的詳細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罕見到盛行率只有1/300,000的遺傳性疾病「紫質症」。

年輕女性最易好發 也可能一生都不會發病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主任郭弘周表示,紫質症是因人體合成血紅素的血基質(Haem)的酵素「基因異常」,造成酵素活性降低,使患者身體內的紫質(Porphyria)或前驅物過量累積所導致的疾病。

紫質對身體具有神經毒性和腎、肝毒性,因此,除了腸胃症狀以外,也會造成精神和神經症狀。通常好發於年輕女性(10~40歲),大多在青春期後發病, 因急性紫質症會有誘發因子,如女性月經週期的黃體激素增高時、感染、節食減肥,某些須經肝臟代謝的藥物或食物如酒精,和身體精神壓力皆易導致急性紫質症發病。郭弘周表示,透過治療,可以緩解嚴重症狀和避免嚴重併發症,不過有此基因異常的病患,也有可能這一生中都不會發病,

郭弘周表示,依臨床症狀分類,可將紫質症劃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大類型:

一、急性紫質症共有四型:

(1)ALAD紫質症(ADP)

(2)急性間歇性紫質症(AIP)

(3)遺傳性糞紫質症(HCP)

(4)異位型紫質症(VP)。

急性型主要為神經內臟症狀,如:腹痛、嘔吐、焦躁、困惑、混亂、妄想或其他精神症狀,有些類型還會合併皮膚病變。

二、慢性紫質症共有三型:
(1)先天性紅血球合成性紫質症(CEP)

(2)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PCT)

(3)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EPP)。

慢性型主要為皮膚病變,如皮膚對陽光敏感,經光照後產生水泡、紅斑,或輕微碰撞就會使皮膚產生傷口,且不易癒合等。

判斷紫質症:陽光下尿液變紅棕色

慢性紫質症患者的皮膚對光敏感、經陽光照射後會有灼熱感、紅腫、起水泡、結痂、色素沈著等症狀。急性紫質症患者則會有腹痛、噁心、尿滯留、肌肉無力、混亂、幻覺、手腳麻痺等症狀。郭弘周表示,任何不明原因的腹痛,都需將紫質症列入可能的診斷,尤其是青春期的女性。除了臨床症狀外,尿液與血液是常用於診斷紫質症的檢體之一,另外尿液中因含有高濃度的PBG,在光照下會漸漸轉為「紅棕色」。

若未及時治療 恐四肢癱瘓

郭弘周表示,急性紫質症如果未能適當的診斷,特別是再加上使用不當的藥物,除了嚴重的腹痛外也常產生嚴重的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如四肢癱瘓麻痺或四肢神經痛、腦病變或抽搐,或急性認知功能障礙或瞻妄。此外當急性發作時除腸胃症狀如便祕、食慾不振、嘔吐外,也會有心跳血壓過快等交感神經症狀。

郭弘周表示,治療急性紫質症,最優先是確認並立刻停止誘發因子,其次是症狀治療,如止痛藥適當的抗抽搐或神經痛用藥或腸胃症狀用藥,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施打葡萄糖水和血基質製劑,可大幅改善症狀。對於頻繁急性發作病患,除每周施打一劑血基質製劑,且去年歐美國家也核准經由作用在肝細胞核糖核酸干擾的新藥,可降低急性發作頻率和嚴重度。

【延伸閱讀】

Omicron來襲 COVID-19口服藥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機率

疫情間聽咳就怕? 醫解析「急性、慢性」成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手部衛生日」,指揮中心教導正確洗手!響應手部衛生日活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陳宗彥副指揮官、張上淳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周志浩疫情監測組組長及莊人祥發言人,於記者會上示範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眾加強手部衛生,一起「手住疫情,手護台灣」。5月5日「世界手部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八十五歲的林伯伯,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消化性潰傷、退化性關節炎等等多重慢性疾病,定期在風濕免疫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看診,每次到醫院回診時,光是看一科就耗掉半天的時間,直到花蓮慈濟醫院整合式照護門診介入,看診只要看一科心臟內科,由醫師整合用藥,也節省看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出生女嬰因呼吸急促而轉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初期不僅異常哭鬧且容易受到驚嚇,在驗尿後竟發現有安非他命、嗎啡類藥物陽性反應,進而追出其母親在懷孕後期吸食毒品,醫師診斷女嬰是「新生兒戒斷症候群」,在娘胎裡就染上毒品,經支持性療法後,已恢復正常出院。母懷孕吸毒 新生兒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中度到重度疼痛患者,因使用嗎啡用藥無法止痛,因此得透過貼吩坦尼貼片的方式幫助舒緩症狀,止痛效力不僅比嗎啡高50至100倍,也可製成經皮膚吸收的貼片劑型;食藥署表示,但吩坦尼貼片一天可使用好幾次且可維持一定藥效,因此處理使用後的貼片時,一定要格外小心。舊貼片應集中保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