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姐妻倆人捐肝 肝癌男子獲重生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盛,等不到屍肝,活體肝臟移植成為許多肝癌患者最後一線希望。如果患者體型壯碩,就需移植較大體積的肝臟,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改良肝臟移植技術,領先國內其他醫院,利用「雙肝移植」,解決此棘手問題。

衛生署3月14日舉辦42年署慶,頒發衛生獎章,陳肇隆就因「長期致力發展活體肝臟移植技術之創新與改良,帶動相關醫療科技之發展」,而獲頒二等獎章。

陳肇隆指出,高雄長庚在2002年完成國內第一例,也是華人首例活體雙肝移植手術,迄今已成功完成6例雙肝移植,而第七例則是一名45歲肝癌患者,在妻子、胞姐的合力捐肝下,挽救一命。

該名男子病況極差,從小就是B肝帶原,幾年前罹患肝癌,切除腫瘤後,先後接受了17次酒精注射、3次射頻燒灼和3次栓塞治療,但效果有限,只剩下換肝,才能保命。

不過,願意捐肝的姐姐及妻子,體型過於嬌小,體重只有40幾公斤,經過評估,醫療團隊建議,倆人各捐一小塊左肝,拼湊成一個大肝,再移植至患者身上。

陳肇隆指出,活體肝臟移植的成功關鍵在於移植給病患的肝臟體積至少要有原本的40%以上,越多越好,但又不能傷及捐贈者自身的肝臟功能,兩者之間如何取捨,對醫師來說,是一大考驗。

另外,雙肝移植難度更高,要把2塊小肝縫成一個完整肝藏,過程複雜。例如,光是摘取肝臟,就需3組醫療團隊合作,以馬拉松方式接力,加上縫合、重建血管,手術時間至少得花上12小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472

相關推薦

腹部發福不是福,「中廣」一族要當心!圓滾滾的大肚腩,可能同時代表內臟脂肪過高,恐影響身體代謝;美國網路媒體更指出,腰圍大於標準範圍,會增加心臟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而增加蛋白質攝取、以橄欖油取代動物油,都能助腹部減脂,降低內臟脂肪! 腹部肥胖不是福!背後潛藏慢性疾病風險 身體五臟六腑都含有脂肪...

閱讀詳情 »

許多女生月經來時,會感到眩暈,天旋地轉的,頭暈腦脹很不舒服,甚至會嘔吐,全身無力像「洩了氣的皮球」,只好掛病號在家休息。中醫師說,很多女性誤以為月經時頭暈是因為貧血的關係,其實這只是經期症候群的其中一個表現。經期眩暈經常是痰濕、氣血虛引起,而且要依症狀調理,才能避免一直來糾纏! 月經眩暈嘔吐反覆發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治療初期攝護腺癌,過去不少患者都想透過攝護腺雷射手術治療就好,其實雷射手術是針對良性肥大問題的病患,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仍不足;臺中醫院泌尿科主任朱朗軒指出,早期攝護腺癌目前可透過海福刀手術治療,不僅手術時間短,無傷口,更能對症下藥,是病患的新選擇。7旬老翁罹攝護腺癌 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74歲的陳女士,罹患乳癌多年,但一直不願積極治療,直到去年因乳癌肺部轉移與疑似骨轉移,經由家人勸導後才至鄰近的雙和醫院就醫。由於患者併發其他器官轉移,加上年事已高,雙和醫院的乳癌治療團隊針對該病患的生理條件與病況進行分析討論,礙於年紀考量,擔心其承受不了化療與放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