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姐妻倆人捐肝 肝癌男子獲重生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盛,等不到屍肝,活體肝臟移植成為許多肝癌患者最後一線希望。如果患者體型壯碩,就需移植較大體積的肝臟,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改良肝臟移植技術,領先國內其他醫院,利用「雙肝移植」,解決此棘手問題。

衛生署3月14日舉辦42年署慶,頒發衛生獎章,陳肇隆就因「長期致力發展活體肝臟移植技術之創新與改良,帶動相關醫療科技之發展」,而獲頒二等獎章。

陳肇隆指出,高雄長庚在2002年完成國內第一例,也是華人首例活體雙肝移植手術,迄今已成功完成6例雙肝移植,而第七例則是一名45歲肝癌患者,在妻子、胞姐的合力捐肝下,挽救一命。

該名男子病況極差,從小就是B肝帶原,幾年前罹患肝癌,切除腫瘤後,先後接受了17次酒精注射、3次射頻燒灼和3次栓塞治療,但效果有限,只剩下換肝,才能保命。

不過,願意捐肝的姐姐及妻子,體型過於嬌小,體重只有40幾公斤,經過評估,醫療團隊建議,倆人各捐一小塊左肝,拼湊成一個大肝,再移植至患者身上。

陳肇隆指出,活體肝臟移植的成功關鍵在於移植給病患的肝臟體積至少要有原本的40%以上,越多越好,但又不能傷及捐贈者自身的肝臟功能,兩者之間如何取捨,對醫師來說,是一大考驗。

另外,雙肝移植難度更高,要把2塊小肝縫成一個完整肝藏,過程複雜。例如,光是摘取肝臟,就需3組醫療團隊合作,以馬拉松方式接力,加上縫合、重建血管,手術時間至少得花上12小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47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痛。最近兩個月接送小孩途中,常感到暈眩疲累,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後,才能繼續駕駛。檢查才知血紅素只有7.3g/dl,貧血嚴重(正常男性應為13~16 g/dl),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經手術治療後,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經濟進步,生活品質改善和營養充足,使得現代人的年齡普遍的延長。伴隨著年齡層老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腦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系統、腎臟功能的退化及內分泌系統的失調所引起的病變卻困擾著大家。奇美醫學中心以高壓氧治療了幾位暈眩病人,症狀不僅大幅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面對炎熱高溫,出門時一定要做好防曬,若過度曝曬,小心可能會造成皮膚曬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及醫美中心主治醫師吳宜芳指出,若出現輕微曬紅,可自行使用冰敷等方式舒緩,但若有疼痛,甚至嚴重出現水泡現象,就應盡快尋求皮膚科門診治療較佳。 出現輕微曬紅 可用冰敷幫助舒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76歲婦人,過去曾因尿失禁,接受尿道懸吊手術,但因後來因膀胱陰道脫垂,常感覺陰道口有東西,但礙於不想再開刀,也因此遲遲拖延手術治療,直到赴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時,才經醫師建議用陰道托進行保守性治療;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丁大清指出,骨盆脫垂多發生在更年期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