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姑婆芋、芋頭葉 食藥署教你如何區分

姑婆芋 芋頭葉 食藥署教你如何區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接獲通報,一位民眾疑似食用「荷葉粉蒸排骨」外層葉,造成喉嚨痛、口腔痛等中毒症狀,食藥署團隊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這道「荷葉粉蒸排骨」所用的「外層葉」為姑婆芋葉子,民眾因誤食引發中毒。食藥署表示,目前已建立姑婆芋相關分子生物鑑別檢測方法,可在最短時間內鑑定出姑婆芋物種,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姑婆芋 vs 芋頭
食藥署指出,「姑婆芋(Alocasia odora)」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姑婆芋植株與芋頭很類似,兩者主要差別在於,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

而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等,民眾誤食便會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現象。

民眾誤食姑婆芋 便會產生中毒症狀
食藥署表示,近年曾陸續接獲通報有民眾疑似食用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在民國101年曾有民眾至小吃店用餐,食用後出現嘴麻、嘴腫、喉嚨痛等症狀,食材疑混有有毒、不可食用姑婆芋。

103年也有民眾在自家菜園採摘植物、煮成芋頭飯,食用後馬上口腔麻痺、喉嚨痛,經檢驗發現,這些都是姑婆芋,多有毒、不可食用,另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於今年1月也在臉書表示,不慎誤食姑婆芋中毒送醫。

食藥署已於該署網站「防治食品中毒專區」、「闢謠專區」宣導辨認姑婆芋、芋頭方法,民眾若有相關疑惑,可上網查詢。

食藥署再次呼籲,餐廳業者應確認食材正確性、有沒有毒性,避免民眾誤用姑婆芋葉進行烹調,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中毒、造成傷害,民眾食用不明植物後,若出現生理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吃剩食物,以幫助正確診斷、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肥胖是一種慢性發炎狀況,低度發炎造成了肥胖,也增加得到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炎和肥胖之間是否存在相向關係?體重增加已知同時增加全身發炎反應,但發炎是否也會造成肥胖呢?許多研究因此發展出預測體重是否會增加的發炎指標模式。飲食型態 會調節發炎反應曾耀賢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症發生率 隨年齡逐漸增加巴金森氏病是神經退化疾病盛行率第二名,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以50至79歲為高危險族群,男女發病率約為5比4;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早期症狀包括手部震顫、肢體僵硬及動作遲緩等運動障礙,但因容易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高齡88歲的徐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心房纖維顫動,日前因暈眩、嘔吐到急診求診,檢查發現有硬腦膜下出血症狀,合併心室心搏過緩;醫師考量病患年事已高,採取微創方式植入「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手術僅花30分鐘、術後2天即出院,讓徐先生重拾健康生活。病患高齡、多種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美食當前卻吞不下?根據國內研究指出,台灣社區有將近21.8%65歲以上長者,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另外,則有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爰此,國健署與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長者應透過加強吞嚥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