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心跳伴隨心雜音 雖為良性瘤卻暗藏致命風險

婦人心跳伴隨心雜音 雖為良性瘤卻暗藏致命風險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位60歲陳姓婦人,因感覺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與胸悶等症狀至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診斷除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之外,亦留意到陳婦的心跳伴隨明顯心雜音。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進行檢查時,醫師賴韋良果然在心臟發現腫瘤,及時為陳婦安排微創手術、摘除腫瘤,終於緩解症狀,並終止可能致死的危機。


賴韋良表示,陳婦的心臟腫瘤屬於黏液瘤,大小約為5 X 4公分,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位於左心房中,加上質地脆弱,因此腫瘤越大,對全身性血液循環造成的阻礙也越大;若是瘤體碎片造成血栓引起體外循環的栓塞,都有可能導致病人隨時暴露在中風、器官缺血或休克致死的風險中。


心臟黏液瘤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發現,症狀包含胸口悶痛、頭暈、喘不過氣等,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明,多好發於3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手術摘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且預後佳,症狀在術後多能解除。


近年來,微創手術已成趨勢,此次賴韋良醫師即以微創手術,透過體外循環系統的幫忙,自右邊胸側第4肋間切開傷口,打開心包膜,成功摘除左心房的黏液瘤。傷口僅7公分,出血少、感染風險下降,術後恢復時間大幅縮短,並在短時間內重拾原本生活。


傳統心臟手術需從病人胸前的正中間,切開胸骨約20公分的傷口,術後病人疼痛感大,進行心肺復健也較費力。若再加上病人年紀大、體力不佳,更經常讓病人與家屬在治療前卻步,甚至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心臟疾病可透過微創手術完成,若有心臟問題,應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找到屬於自己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牙齒須配戴維持器 相關清潔不可馬虎
▸「地塞米松」成新冠救星 類固醇老藥再度獲得重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挽袖捐血了嗎?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即時血液庫存量顯示,目前最缺O型血,庫存量僅剩6.4天。前總統馬英九表示,自己就是O型血,31年來,總共捐血189單位的血液,呼籲民眾趕緊挽袖捐血。世界捐血人日 感謝捐血人無私奉獻6月14日是世界捐血人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號是「來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家長最怕孩子生病,一人生病,全家都會跟著擔心!小兒科醫師提醒,最近門診裡仍然有許多小朋友感染到流感,而且腸病毒病例也不少;為人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清潔衛生,要勤洗手,避免感染到這兩種疾病。往年流感都是秋冬在流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萬川表示,最近流感和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球數千萬人的生命因癌症而消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增癌症病人人數高達1200萬人,在過去十年中,全球癌症病人約增加了20%,其中又以肺癌增長最為迅速。台灣肺癌病人人數也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統計,每年約新增一萬人次。由於肺癌初期沒有顯著徵兆,多數病人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