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 就醫檢查發現晚期肺腺癌

婦人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 就醫檢查發現晚期肺腺癌

46歲陳女士睡覺時鼾聲如雷,連自己都被吵醒,5年前就醫檢查竟意外發現罹患晚期肺腺癌,令她難以接受,因為自己從未抽菸,規律運動,甚至一度悲觀到寫下遺書,在姐姐的安慰下,才燃起了求生意志,接受雙標靶治療,迄今已經4年,腫瘤幾乎不見且尚未復發。

台灣1年新增1萬3千多名肺癌患者,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因為喘、咳嗽、疼痛,或是其他症狀而就醫,多數已是晚期。

統計顯示,僅有3成肺癌患者有機會接受外科手術,至於晚期患者無法動刀,治療以傳統化療、放療、標靶藥物為主,即使適用標靶藥物,平均在治療1年左右,就會出現抗藥性問題,癌細胞復發轉移。

所幸,近年多項研究顯示,若能將不同機轉標靶藥物合併治療,可增強現有藥物療效,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突破治療瓶頸。臨床研究顯示,若將第1代TKI標靶藥物與現有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合併使用,做為體內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中位無惡化存活期則可延長到近一年半。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長、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說,標靶藥物可以清除消滅癌細胞,但腫瘤通常不可能乖乖就範,在治療時潛藏不動,等一段時間後伺機而起。

李岡遠指出,研究發現,抗血管新生藥物雖然無法直接殺敵,但可以改造腫瘤周邊環境,將腫瘤血管正常化,讓標靶藥物更容易進入腫瘤細胞裡面發揮效果。

此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來可以喚醒免疫細胞,提升身體抵抗力。對於腦部轉移的肺癌患者來說,雙標靶藥物效果更為明顯,中位疾病無惡化存活和整體存活時間均能有效延長。

李岡遠說明,「這項臨床試驗成果對於晚期肺腺癌患者來說意義重大。」近幾年來,肺癌治療進步非常大,晚期癌友絕對不要失去信心.只要現有藥物能用得越久,就越有機會等到另一個新的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第二型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第五位,全台更有超過200萬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醫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大血管病變,以及心臟衰竭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此外,這些患者也具有較高的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年紀增長,你是否也開始覺得身體越來變差?不但腹痛、食慾不振、皮膚搔癢、骨骼疼痛、夜間盜汗,甚至有貧血的狀況出現,當心可能是罹患罕見的「骨髓纖維化」(MF)了!骨髓纖維化為罕見造血系統疾病 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血液暨腫瘤科主任林建鴻表示,骨髓纖維化是一種罕見的造血系統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小拓上課常常不專心、學習能力跟同儕比較起來明顯慢了許多、而且衝動控制不佳、忘東忘西、剛剛才講過的事情不用五分鐘就忘記,跟同年齡的孩子似乎有些不一樣。老師訪談媽媽後,媽媽才提出小拓也常分不清楚左右邊、鞋帶不會綁、假日帶出去運動時,也有跑步容易跌倒、打羽球容易揮拍落空等...

閱讀詳情 »

心肌梗塞不會放暑假 小心夏天心臟病 炎炎夏天就快要到了,當你有暈眩、昏倒等中暑症狀時,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心肌梗塞找上門,根據英國研究發現,溫度每上升一度,心肌梗塞機率上升1.9%,溫度高、流汗多、情緒躁熱都是致命關鍵,不只冬天,夏天更要好好保護心臟,注意因為溫度所引發的心臟血管疾病。 黃淑惠營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