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婦鬧牙痛數年「牙快拔光了還在痛!」 這類尖銳撕裂痛其實不是牙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的牙痛不是真的牙痛!一名63歲女性,前年起出現劇烈牙痛,一連到牙科診所就診拔除數顆牙齒之後,疼痛依舊,即使牙醫師建議接受牙周病治療,症狀一樣沒有改善,劇痛總是突如其來,害她因此長期失眠,抑鬱寡歡,轉至醫院接受檢查這才發現真正元凶,診斷其實是「三叉神經痛」作怪。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女子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一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效果不彰,最後建議接受「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手術後這才重拾笑容,恢復正常生活。

三叉神經有3分支,徐賢達說,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管臉部感覺,一旦出問題就會以痛覺呈現。

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都是可能原因。

徐賢達表示,統計顯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好發年齡於40歲以上,女略多於男,值得注意的是,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偶發性的劇烈疼痛,發作前毫無徵兆,說話、刷牙、甚至風吹,都可能誘發疼痛,每次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痛感有如刀割、火燒、電灼,患者形容如同一種尖銳撕裂樣的疼痛,且一般止痛藥完全無效。

徐賢達指出,治療三叉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8成以上可因藥物得到緩解;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需考慮侵入性治療,透過電燒、伽瑪刀等方式,破壞神經傳導路徑,阻斷三叉神經根不正常傳訊以達療效,不過,這種低侵入性治療,神經會再生,故療效僅約3個月到半年,且將產生顏面感覺麻痺後遺症。

誤將三叉神經痛認為牙痛而拔牙的病患,徐賢達提醒,臨床上時有所聞,但劇烈陣發性的三叉神經痛,與持續性的牙痛仍有所分別,建議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的牙齒或臉部劇烈陣痛,可找神經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以免延誤治療,影響身心健康。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帶頭接種AZ疫苗6小時後 陳時中下午現身親曝「身體出現這反應」

疫苗「全民普打」準備好了! 指揮中心、HTC合作推線上健康回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真沒有醫用外科口罩,通勤族有「布口罩」在手就不怕!全台口罩產能還來不及全民需求的當下,食藥署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是使用不織布、活性碳或可防PM2.5材質的「布口罩」,其實細菌過濾率可達到80%以上,足夠通勤族自我防...

閱讀詳情 »

南韓疫情蔓延,民眾買口罩大排長龍。(圖/取自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綜合報導 基於「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大陸官媒持續向全世界輸送抗疫經驗,環球時報今(25)日就指點南韓,抨擊對方至今沒有切斷大邱與全國其他地區的交通聯繫,強調須更堅決採取行動。 環球時報在《疫情正...

閱讀詳情 »

讓瘟疫現形的「細菌學之父」 瘟疫,是對於具有傳染力的疾病的通俗說法,「瘟,疫也。」在中國的史料中,很早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傷寒雜病論》也說過:「建安紀年(西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

閱讀詳情 »

改變歷史的瘟疫 疾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它總是突如其來。2002年11月在廣東佛山發現的首例「SARS」患者即是如此。來得突然,傳染迅速。到2003年,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SARS」導致的死亡人數為919人。恐懼的情緒甚至讓人們變得疑神疑鬼。然而,在歷史長河中,「SARS」不過是滄海一粟。與曾經肆虐歐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