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檳榔致癌還放進嘴? 調查:逾4成台灣人只因「好奇」害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檳榔會致癌,但為什麼還要嘗試第一口呢?國健署今(23)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曾嚼檳榔者第一次嚼檳榔的主要原因排行榜上,第一名竟然只是為了「好奇」,其次則是為了「交朋友」。國健署強調,檳榔在台灣是常見的交際物品之一,卻也是最可怕的健康殺手。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早證實,「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會致癌,而市面上販售的檳榔,如菁仔、包葉、雙子星等,通常是以檳榔子包夾荖花、荖葉、石灰及其他添加物製成。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提醒,許多人認為檳榔只要不加紅、白灰或其他配料就不會致癌,然而不是天然的就一定無害,檳榔子本身含有檳榔鹼、檳榔素等致癌成分,可直接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並抑制癒合反應。

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也發現顯示,國內曾嚼檳榔者第一次嚼檳榔的主要原因前5名依序為:好奇(43%)、交朋友(26.9%),工作需要(13.2%)、提神(9.2%)以及保暖(6.4%)。

賈淑麗警告,檳榔致癌性強,已有嚼檳榔的民眾應遵循拒檳3招「麥哺、麥揪、麥請」,及早戒檳,不僅可遠離癌症,對自身健康也有益處。且嚼檳榔還恐導致牙齦出血、口臭、口腔黏膜灼熱感及口腔潰瘍、無法張口、吞嚥困難等。

有嚼檳習慣的民眾,國健署建議善用替代品,如新鮮蔬菜條、蒟蒻條、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累了想要增加精神,可以休息、喝水與運動取代吃檳榔,進而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天冷時,多加衣物保暖、喝溫水,培養善用替代品的習慣,可使身體更健康,且逐步達成戒檳目的。

為讓民眾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國健署目前也免費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及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安警報!日本進口太刀魚含致癌禁藥 好市多「珍蜜蘋果」也用禁藥

婦鬧牙痛數年「牙快拔光了還在痛!」 這類尖銳撕裂痛其實不是牙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日本繼6月4日提供近124萬劑AZ疫苗給台灣後,再度贈送113萬劑AZ疫苗,於8日抵台,不過外界仍有「「AZ疫苗副作用大,所以日本和WHO不承認,注射出了事情,政府也不負責」等傳言。對此,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發文,除強調有合格的疫苗就快打外,並破除外界謠言,表示AZ疫苗在日本和WHO都有緊急使用授權...

閱讀詳情 »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表示,近日水電工人上工前,窩在店門口的柱子旁邊吃蛋餅,結果被警察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開了張3000元罰單,林于凱查看監視器畫面後,感嘆為什麼要刁難工人?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會依據舉發情況判斷,未來也會跟執法單位、衛生局及警察局做一個比較好的協調,請市民朋友不用擔心。今林于凱反應...

閱讀詳情 »

作者:畢可明中華長照發展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營養師三軍總醫院護理之家主任屏東縣照顧服務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善圓安養院院長新北市私立優護網居家長照機構創辦人 爽爆新聞網/整理報導 「維生素D」指的就是「非活性」的維生素D3而當我們吃非活性的維生素D時,維生素D會在細胞內轉成活性,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營養素...

閱讀詳情 »

各說各話?智慧穿戴大廠Garmin龜山廠傳出員工確診,桃市府疫調發現源頭不在桃園,而是來自台北一名未被匡列接觸者,市長鄭文燦劍指源頭是北市沒匡列到確診者家人。副市長黃珊珊今天還原過程說,他們都是採取精準疫調。龜山華亞園區的穿戴大廠Garmin週三傳出員工確診,經過疫調後發現源頭不在桃園,主因是北市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