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檳榔致癌還放進嘴? 調查:逾4成台灣人只因「好奇」害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檳榔會致癌,但為什麼還要嘗試第一口呢?國健署今(23)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曾嚼檳榔者第一次嚼檳榔的主要原因排行榜上,第一名竟然只是為了「好奇」,其次則是為了「交朋友」。國健署強調,檳榔在台灣是常見的交際物品之一,卻也是最可怕的健康殺手。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早證實,「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會致癌,而市面上販售的檳榔,如菁仔、包葉、雙子星等,通常是以檳榔子包夾荖花、荖葉、石灰及其他添加物製成。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提醒,許多人認為檳榔只要不加紅、白灰或其他配料就不會致癌,然而不是天然的就一定無害,檳榔子本身含有檳榔鹼、檳榔素等致癌成分,可直接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並抑制癒合反應。

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也發現顯示,國內曾嚼檳榔者第一次嚼檳榔的主要原因前5名依序為:好奇(43%)、交朋友(26.9%),工作需要(13.2%)、提神(9.2%)以及保暖(6.4%)。

賈淑麗警告,檳榔致癌性強,已有嚼檳榔的民眾應遵循拒檳3招「麥哺、麥揪、麥請」,及早戒檳,不僅可遠離癌症,對自身健康也有益處。且嚼檳榔還恐導致牙齦出血、口臭、口腔黏膜灼熱感及口腔潰瘍、無法張口、吞嚥困難等。

有嚼檳習慣的民眾,國健署建議善用替代品,如新鮮蔬菜條、蒟蒻條、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累了想要增加精神,可以休息、喝水與運動取代吃檳榔,進而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天冷時,多加衣物保暖、喝溫水,培養善用替代品的習慣,可使身體更健康,且逐步達成戒檳目的。

為讓民眾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國健署目前也免費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及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安警報!日本進口太刀魚含致癌禁藥 好市多「珍蜜蘋果」也用禁藥

婦鬧牙痛數年「牙快拔光了還在痛!」 這類尖銳撕裂痛其實不是牙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靜脈曲張潛在的危機比你想像中更可怕!藝人阿布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自己就有遺傳性的靜脈曲張:「之前常出外景要坐車十幾個小時,坐到後來腳都僵硬掉,血液沒有回流。」阿布更現場直接拉起褲管展示,只要坐著再站起來,過一會腿部就會血管浮腫,嚴重的程度讓小禎驚呼:「你這是燙傷吧!」 同場來賓沈玉琳也開玩笑表...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藥成分ranitidine原料藥自傳出含有恐致癌性成分的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之後,國內檢驗報告陸續出爐,最新驚見一款胃藥驗出超標,食藥署今(8)日公布接獲壽元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報,旗下「壽元瑞寧25毫克/毫...

閱讀詳情 »

▲今年冬季流感流行期目前預估將晚報到。(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農曆春節期間一向是國人感染冬季流感的高峰,但今年這種規律性將被打破,疾管署今(8)日表示,受到聖嬰年的氣候影響,今年夏季流感已經遲到2個月才進入流行,連帶的冬季流感疫情依現有資料預估,亦會延遲...

閱讀詳情 »

▲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過高峰但仍在流行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已經過了高峰,但仍在流行期,疾管署今(8)日下午就最新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且分布在北、中、南都有,其中年紀最小僅2歲,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個案家中都有同住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