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媒體名人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眩暈症分2大類如何分辨?

媒體名人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眩暈症分2大類如何分辨?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媒體人許聖梅曾透露,長期以來受到梅尼爾氏症所苦,發作時不只眩暈耳鳴,還會伴隨嘔吐及單耳聽力下降,她想起有次在採訪現場症狀突然發作,極度不適感讓她趕緊衝去廁所抱著馬桶狂吐,醫師也告訴她,其實每發作1次,就會對內耳組織產生傷害。


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症容易突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只要積極治療,就能降低復發機率。許多梅尼爾氏患者自述在症狀發作時,會感覺眼前景象都在旋轉、走路搖晃不穩,且可能伴隨噁心、想吐,以及耳鳴、甚至聽力時好時壞的症狀。至於眩暈症的成因又可概分為2大類:


1.中樞性眩暈:多與腦部疾病相關,常見為漸進與持續性發作,發作時雖然不會很嚴重,但通常治療上較棘手,因此建議會診腦神經內科。目前只要早期症狀皆可經由檢查及診斷,給予有效的治療。


2.末梢性眩暈:多半是由內耳病症所引起,主要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非常嚴重及恐怖,感覺天旋地轉,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宛如世界末日。症狀雖然容易控制,但也容易復發,病人常生活在恐懼中,不知何時會再發作。因此平時雖無症狀,也必須服藥控制2到3個月,改善內耳生理功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醫師說明,梅尼爾氏症又稱內耳淋巴水腫,是因為內耳平衡出了問題,由於內耳中的淋巴液積水,加上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血管中累積過多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一旦情緒焦慮、緊張、過勞,以及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等,就容易導致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順暢,嚴重可能引發組織缺血壞死,內耳神經萎縮的結果,好發於30至50歲,事業正發展有成的中年族群。


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旦眩暈症緊急發作且症狀嚴重時,通常急性期的治療會以利尿劑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以降低內耳壓力,等到病情穩定下來,再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量,疏通血管,若症狀較嚴重時,可能還得使用止暈藥物,讓病情舒緩。針對長期發作的患者,主要是讓內耳血管擴張及給予神經滋養復活為主,但必須耐心服藥一段時間,讓內耳逐漸恢復達到正常生理功能、且不易復發的目的。


現代人對工作要求效率高,業績壓力大,再加上常熬夜、睡眠品質又差,很可能導致眩暈上身,但有些病人一開始會輕忽,未及時就醫治療,等到發病幾周後才就診,錯過最佳的黃金治療時間,反而使治療期再延長,加重藥物的使用。


耳鳴及眩暈皆為內耳的疾病所引發,耳鳴是天天發作,隨時聽到耳鳴,深受其擾,因此病人都會持續服藥治療,但眩暈的毛病是每個人都有過發作經驗,輕症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嚴重者有人掛急診就醫治療馬上就好,眩暈症的特點是常常不斷地復發,病人深受其擾,因為眩暈症發作很快就好,因此不願繼續服藥,其實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是平衡中心,有故障才會發生眩暈,治療眩暈症必須長期服藥一段時間,才能改善內耳生理功能,不再受眩暈困惱,這才是眩暈症之所以被認為容易復發的原因。


罹患眩暈症,治療上必須非常有耐心,應遵照醫囑用藥,才能讓病情穩定。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按時服藥外,必須配合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少吃高油高鹽及辛辣飲食,以免傷害血管;平時應放鬆心情、適時舒壓。此外,當眩暈發作時,應尋找專業醫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病症。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之苦釀割耳悲劇! 梵谷若穿越時空結局可能大不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全球氣候驟變,氣象預報員大膽推測今年氣溫將會創新低!但是妳有發現嗎?為什麼擦了乳液皮膚還是會乾?還是會癢?因為這個時候光是保濕是不夠的,必須搭配適時、適度的去角質才能擁有柔軟的肌膚,讓身體穿上保暖舒適的「隱形衛生衣」吧。 溫和去角質,讓身體乳更好吸收 但這種天氣除了泡溫泉之外,有時連洗澡都要稍微內心...

閱讀詳情 »

荸薺可以化包塊(現在叫腫瘤),這是陳醫師外曾祖父多年行醫傳下來的秘方。外曾祖父在民國時是地方名醫。那時由於戰亂,很多求醫的人家境貧窮,所以外曾祖父特別注意研究用價格低廉的草藥甚至食物來治病的方法,每收奇效。他用荸薺治了很多長包塊的人。因為那時候中醫不知道癌症這個名詞,所以現在無法考證其中有沒有癌症患...

閱讀詳情 »

天后江蕙2日宣布令人心碎的消息,哽咽道出536字,表示2015「祝福」巡演落幕時,正式退出歌壇,據傳眩暈症纏身是二姐告別歌壇的原因之一,嚴重時會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因此她床邊得加裝緊急按鈕保命。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二姐長年飽受眩暈症所苦,看了許多醫生都無法根治,因此當壓力大、天氣冷都眩暈症都可能...

閱讀詳情 »

每天晚上,當我們拋去工作上的煩惱,卸掉一身的疲憊,回到家後,都渴望充分利用這段個人時間做很多的事情。但其實,有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卻可能讓我們更加疲勞。著名睡眠專家、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提醒大家,為了保證第二天精神飽滿,下面幾件事晚上9點以後最好不要再做了。   一、別吃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