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媒體名人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眩暈症分2大類如何分辨?

媒體名人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眩暈症分2大類如何分辨?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媒體人許聖梅曾透露,長期以來受到梅尼爾氏症所苦,發作時不只眩暈耳鳴,還會伴隨嘔吐及單耳聽力下降,她想起有次在採訪現場症狀突然發作,極度不適感讓她趕緊衝去廁所抱著馬桶狂吐,醫師也告訴她,其實每發作1次,就會對內耳組織產生傷害。


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症容易突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只要積極治療,就能降低復發機率。許多梅尼爾氏患者自述在症狀發作時,會感覺眼前景象都在旋轉、走路搖晃不穩,且可能伴隨噁心、想吐,以及耳鳴、甚至聽力時好時壞的症狀。至於眩暈症的成因又可概分為2大類:


1.中樞性眩暈:多與腦部疾病相關,常見為漸進與持續性發作,發作時雖然不會很嚴重,但通常治療上較棘手,因此建議會診腦神經內科。目前只要早期症狀皆可經由檢查及診斷,給予有效的治療。


2.末梢性眩暈:多半是由內耳病症所引起,主要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非常嚴重及恐怖,感覺天旋地轉,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宛如世界末日。症狀雖然容易控制,但也容易復發,病人常生活在恐懼中,不知何時會再發作。因此平時雖無症狀,也必須服藥控制2到3個月,改善內耳生理功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醫師說明,梅尼爾氏症又稱內耳淋巴水腫,是因為內耳平衡出了問題,由於內耳中的淋巴液積水,加上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血管中累積過多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一旦情緒焦慮、緊張、過勞,以及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等,就容易導致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順暢,嚴重可能引發組織缺血壞死,內耳神經萎縮的結果,好發於30至50歲,事業正發展有成的中年族群。


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旦眩暈症緊急發作且症狀嚴重時,通常急性期的治療會以利尿劑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以降低內耳壓力,等到病情穩定下來,再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量,疏通血管,若症狀較嚴重時,可能還得使用止暈藥物,讓病情舒緩。針對長期發作的患者,主要是讓內耳血管擴張及給予神經滋養復活為主,但必須耐心服藥一段時間,讓內耳逐漸恢復達到正常生理功能、且不易復發的目的。


現代人對工作要求效率高,業績壓力大,再加上常熬夜、睡眠品質又差,很可能導致眩暈上身,但有些病人一開始會輕忽,未及時就醫治療,等到發病幾周後才就診,錯過最佳的黃金治療時間,反而使治療期再延長,加重藥物的使用。


耳鳴及眩暈皆為內耳的疾病所引發,耳鳴是天天發作,隨時聽到耳鳴,深受其擾,因此病人都會持續服藥治療,但眩暈的毛病是每個人都有過發作經驗,輕症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嚴重者有人掛急診就醫治療馬上就好,眩暈症的特點是常常不斷地復發,病人深受其擾,因為眩暈症發作很快就好,因此不願繼續服藥,其實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是平衡中心,有故障才會發生眩暈,治療眩暈症必須長期服藥一段時間,才能改善內耳生理功能,不再受眩暈困惱,這才是眩暈症之所以被認為容易復發的原因。


罹患眩暈症,治療上必須非常有耐心,應遵照醫囑用藥,才能讓病情穩定。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按時服藥外,必須配合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少吃高油高鹽及辛辣飲食,以免傷害血管;平時應放鬆心情、適時舒壓。此外,當眩暈發作時,應尋找專業醫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病症。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之苦釀割耳悲劇! 梵谷若穿越時空結局可能大不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腸病毒目前並未有疫苗可以預防,唯有勤洗手才能有效堵絕,尤其夏天屬於病毒盛行季節,又以5歲以下嬰幼兒併發重症風險最高;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除了孩子的衛生習慣,最重要就是大人親近孩子前也一定要落實洗手,確保杜絕病毒。根據調查,佔32%的媽媽不知道成人為最大感染源,造成可能...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左 / 右) "我發現排出的尿液有很多泡泡,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最近尿液很黃,是怎麼回事呀?""我的尿液是紅色的,好像有血……"專家指出,尿液是人體的代謝產物,特別是清晨的第一泡尿堪稱健康的一面鏡子。 尿上浮泡泡:男人的"前腺"危機 如果你感覺尿液表面漂浮著...

閱讀詳情 »

皮垂,又被稱為皮贅,是一種難看的增生,一般長在頸部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它們是完全無害的,因此沒有必要通過醫治來除掉它們。然而,長在脖子上的皮垂是相當明顯的,並且很可能被衣服或者首飾絆住而導致發炎,因而你想要除掉它們也是很自然的。有幾種方法可以去除皮垂,在家中或者是醫生辦公室都可以進行。本文將介紹這...

閱讀詳情 »

大陸一名17歲的少年多年來右側身體一直在萎縮,只能輟學學做麵包。 最近終於在武漢得到確診,原來在他腦內發現了寄生蟲裂頭蚴,懷疑是7年前吃了未煮熟的青蛙感染所致。 7年前,少年小嚴忽然感到右手無力,以前10分鐘就能抄完的課文,要寫上半個小時。後來,他發現自己走路開始不穩,右腿抬不起來,一不注意就會摔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