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媽媽必看!餵母乳餵出乳房疼痛、乳腺炎 禍首之一竟有它

▲5成媽咪哺餵母乳「卡關」常肇禍於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迎接小生命,給寶寶最好的營養跟保護力,不少媽媽都想要哺餵母乳,但調查發現,過程中出現的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問題,往往是最大的夢靨,甚至有5成3媽媽因此中斷哺乳,醫師提醒,國際研究顯示,造成乳房疼痛、乳腺炎的原因,除了未定時將母乳排出、壓迫乳腺等,菌叢失衡竟也是一大禍首。

原來國外研究發現,乳腺並非無菌環境,相反的乳腺中有許多菌種,而哺乳媽媽因乳房受傷、塞奶等因素,發生乳房疼痛、乳腺炎等症狀,其中一個原因常是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在乳腺增生而感到疼痛。

目前乳腺炎最普遍的治療方式是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治療容易連同乳腺中的益菌一起消滅,研究數據則顯示,透過孕期提前補充維他命、益菌配方等營養素,有助乳腺菌叢平衡,減少發生乳腺炎、乳房疼痛的可能性。

婦產科醫師楊于萱的經驗表示,多數媽媽們在剛開始哺餵母乳時,常抱有高度期待,但哺餵母乳並非易事,她建議,媽媽們在孕晚期就應開始多方關注母乳哺餵的相關知識。

舉例來說,媽媽在生產前就先進行乳房清潔、輕輕按摩刺激乳房,以便生產後與寶寶進行早期接觸,寶寶剛出生時可嘗試親餵,提早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有必要可尋求正確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調整。

楊于萱強調,媽媽在哺餵母乳過程不要得失心太重,初乳量少或擠不出來都很正常,只要多次嘗試並尋求醫療人員專業建議,掌握正確哺乳技巧,便可逐漸踏上母乳哺餵的正軌;而哺乳階段,要注意充足的水分攝取、多休息、按時哺餵母乳或擠乳,不讓乳汁堆積在乳房中,若發現塞奶硬塊即時處理,親餵或溫柔手擠乳的方式緩緩將乳汁排出,避免乳汁在乳腺中淤積過久,導致乳腺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增生,增加乳腺感染發炎的機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聯亞生技今日發新聞稿表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在50位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2劑後8到10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免疫反應初步結果顯示,對武漢原生型病毒株、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此外,聯亞表示,近期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聯亞生技今日發新聞稿表示,...

閱讀詳情 »

全球疫苗供應短缺,擁有超強傳播力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全球,疫情指揮中心目前規劃在有限的疫苗到貨量下,先擴大提升第一劑疫苗覆蓋率。不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透過臉書表示,目前台灣第一劑與第二劑疫苗覆蓋率落差太大,面對Delta疫情,建議有必要調整接種策略,「COVID-19疫苗第一劑...

閱讀詳情 »

新北市一名住在土城的某幼兒園老師確診COVID-19,今(6)日該幼兒園一口氣新增9人染疫,其中8人為幼兒、1人為幼兒的母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相信個案可能會更多」。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了解小朋友沒有什麼特別症狀,老師夫妻及2位小朋友的檢體下午會送到昆陽實驗室進行基因...

閱讀詳情 »

新北市某幼兒園發生群聚感染事件,今(6)日新增8名幼童及1名幼童的母親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相當擔憂,依目前採檢情況來看,「陽性率非常高」,可能已經有幾波傳染,但要有更多證據才能證明。新北幼兒園群聚案,起源於昨天公布的一對夫妻確診,其中妻子(案16129)為某幼兒園老師,經匡列採檢,今日結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