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嬤陪孫散步右腿痛到彎腰 就醫驚見「股骨頭壞死」

嬤陪孫散步右腿痛到彎腰 就醫驚見「股骨頭壞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5歲洪女士退休後在家含飴弄孫,每天推嬰兒車帶孫子到公園玩耍,但近半年走路經常感到右邊髖部異常疼痛,且痛到走路都有困難,透過各種保守療法均不見效,赴醫檢查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後,疼痛狀況大幅改善。

股骨頭壞死 女性發生因不明居多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表示,股骨頭壞死好發於30~50歲的青壯年,創傷性原因為股骨頭部位脫臼或合併骨折造成,非創傷性與酗酒和使用類固醇有關,其中約10%~15%為原發性病人,既無創傷史,也無相關疾病;男性患者治病原因多為飲酒,女性則以不明原因居多。  

非侵入性治療效果不佳 考慮手術治療

蔡孟學主治醫師指出,目前針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包含非侵入性治療與手術治療,前者包括改善生活習慣、藥物、體外震波治療和高壓氧治療,若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就須進一步採取手術,例如核心減壓手術或人工髖關節置換等。

不過,由於臨床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病人,發病年紀相較於退化性髖關節炎來得年輕,且正值高度功能需求的年齡,因此早期(第一、第二期)患者,會建議透過核心減壓手術治療,但如接受過各種非侵入性療法,或是核心減壓手術後仍無法改善症狀者,則會透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改善疼痛感。

多項因素影響預後 早期發現可避免人工髖關節置換

當診斷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時,其臨床分期、壞死的部位及大小、是否為酒精或類固醇所引起、是否合併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疾病,均會影響各種治療的預後。

蔡孟學主治醫師建議,依照目前的研究證據顯示,手術治療仍為主流,早期發現仍可期待核心減壓手術的療效,第三、第四期的患者則施以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期達到解除疼痛,並恢復行走、負重等功能。

【延伸閱讀】

髖部骨折每五人有一人一年內死亡 治療骨鬆降死亡風險

全人工髖關節手術重點提醒,醫師圖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武漢肺炎趨緩,口罩的產能也逐漸穩定,但為了達到人潮分流及方便取貨功能,口罩實名制也將持續施行。中央健康保險署解釋,口罩實名制是成功的政策,雖自6月1日起口罩實名制與廠商自由販售並行,但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購買管道,口罩實名制方式也將持續提供口罩國家隊所生產的口罩。提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1歲王阿嬤曾罹患肺腺癌,去年底跌倒,近月來經常感到胸悶、喘不過氣且上背疼痛,憂心是肺腺癌復發,輾轉在多家醫院治療,甚至一度轉介到身心科,所幸復健科醫師診察後,確診為胸椎上段壓迫性骨折,一掃癌症陰霾,並穿著八字肩帶和物理治療後,症狀大幅減輕,免受胸痛所擾。跌倒後常感不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受新冠肺炎影響,自二月份起全台捐血量銳減,即使目前疫情趨緩,血庫存量仍然偏低,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表示,4、5月分捐血量大約少了10%,6月雖然慢慢回穩,卻還是少於7~9天庫存安全範圍。響應6月14日世界捐血人日,呼籲定期捐血人、公司行號、校園等單位,重返熱情捐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0歲何女士今年二月因為身體不適到臺中榮總家醫科看診,透過轉介到長者急性照護診間進行衰弱症篩檢,檢查結果顯示不正常,在她同意進一步診治,但因疫情緊張不便來院,護理個管師便以健康樂活手冊,與鼓勵加入官方LINE群組,協助其盡速恢復整體健康。個管師對應高齡病患 提供完善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