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幼兒患病死亡率高 謹記「543」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嬰幼兒患病死亡率高 謹記「543」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也連帶提升民眾防疫意識,但除了新冠肺炎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傳染病,嚴重性也不容忽視。其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透過無症狀帶菌者之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而感染,因早期症狀特異性低、且臨床表現多樣、類似流感,易被家長忽略。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邱南昌醫師說明,嬰幼兒如長時間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發病率更是常人的500-800倍,再加上極高的重症率與致死率,被喻為嬰幼兒健康的隱形危害!

嬰幼兒為最大受害者 24小時內病情快速進展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以高帶菌率、重症率與死亡率出名,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50萬人遭受腦膜炎危害,近23萬人死亡且高達50萬人因併發症而生活失能。而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台灣近18年每年皆有本土確診案例,代表著社區裡潛藏著感染風險,隨時皆可能爆發,籲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暨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紀鑫主任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與新冠肺炎最大的不同,在於嬰幼兒為最大受害者。以發生率與重症率來看,新冠肺炎確診者中50歲以上占近5成,且重症與死亡的風險隨年齡上升而增加;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則是嬰幼兒有最高的發生率與重症率,高達3成以上的感染者是4歲以下嬰幼兒。

紀鑫主任提醒,一旦感染,病情可能於24小時內急轉直下,約5%-20%患者染病後24小時內會直接進展成嚴重腦膜炎敗血症,且每五位感染者中就有一位終其一生會受嚴重併發症所擾,包含重大截肢、腎衰竭、腦性麻痺、智力損傷、聽力喪失等等。

預防勝於治療 醫:高風險群建議施打疫苗 

有鑑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對於嬰幼兒的高威脅性,英、澳等先進國家已將各血清型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先進國家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納入常規接種,由此可見各國對腦膜炎的重視與疾病預防的重要性。

過去台灣針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四價接合型,僅可預防A、C、Y和W- 135等四型,並不包含台灣較為流行的B型。邱南昌理事長解釋,由於細菌結構型態與人體神經元相似且具有高度多樣化,過去在疫苗研發上非常艱難與耗時。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及疫苗的發展,現在已可透過疫苗預防5種型別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預防勝於治療,邱南昌理事長提醒,根據學會預防指引,建議嬰幼兒以及嬰幼兒照護者接種疫苗,除此之外,其餘高風險族群,如:居住或即將前往高盛行地區者、先天無脾或脾臟切除者、HIV 感染者、補體缺損或免疫缺損者等,也建議同時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與腦膜炎雙球菌四價接合型疫苗。 

提升保護力也要超前部署 謹記「543」口訣

每年冬、春兩季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好發季節,面對即將到來的流行高峰期,為提升大眾的疾病意識與預防觀念,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公布最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指引》,建議民眾可依照台灣流行的血清型別,優先選擇最符合的預防型別疫苗,並搭配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同時,學會也以「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謹記『543』保護全方面」作為口號,希望呼籲「5」大族群,留意「4」大症狀(嬰幼兒: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成人: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並透過「3」招(維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擁擠空間與接觸呼吸症狀患者、接種疫苗)來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侵襲。

嬰幼兒患病死亡率高 謹記「543」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公布最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指引》,「543」口訣提升保護力。

【延伸閱讀】

精準醫療台灣肝臟移植手術領先全球 放射科如同「肝臟移植領航員」

特發性肺纖維化成因不明 醫點名「這些」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許多家庭照顧者在新年期間忙著準備過年,但同時仍肩負照顧失能家人的責任;事實上,新北市衛生局提供7處全年無休的長期照顧管理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申請預約。 喘息服務讓生活好轉 張奶奶平日與兒子共同生活,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因多年前中風,使得原本的生活一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民眾認為胃藥(制酸劑)會導致骨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學者指出,制酸劑中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雖然可以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但如果藥物劑量很高,又長期使用,便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長期使用胃藥 必須定期監測骨質變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家庭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子,近日感到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並伴隨頭暈的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耳膜破裂;所幸,破洞範圍不大、且沒有併發感染,一個多月後,破洞已自行癒合。 耳膜破洞 聽力會受損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循典指出,正常情況耳膜微向內凹,但該患者的耳膜卻是向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球每3秒就多一名失智症患者,在國內平均1天新增3名患者。預防失智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多動腦、運動有助腦部活化,例如桌遊、太極拳都不錯;日常飲食應多蔬果、少紅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全球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