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彭福祥  插畫/鍾如娟

妳有經痛的困擾嗎?如果每個月的「好朋友」都讓妳痛徹心扉,則要小心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性!顧名思義,子宮內膜異位代表子宮內膜跑到不該出現的地方落地生根,進而增生長大,引起一系列不適的症狀。據統計,約有5%~10%的女性患有此症,對夫妻生活品質與生育規畫都可能造成影響,不可不慎。

亞欣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一天要請生理假,因為她的經痛不是普通等級,常會令她痛得在地上打滾!她也曾去求醫,被醫師認為是罹患了「巧克力囊腫」,雖曾透過吃藥來治療,但是藥一停沒多久又復發了!這時醫師反而勸她:「若有不錯的對象,就趕快結婚生子吧,這樣症狀可以獲得緩解。」沒想到結婚生子也有助於舒緩經痛,這是真的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認識子宮內膜異位症

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彭福祥表示,子宮內膜是子宮內的一層組織,會隨著月經週期,因受女性荷爾蒙與黃體素刺激而變厚,形成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若排卵後遲遲等不到受精卵,女性荷爾蒙與黃體素的分泌會下降,導致原本變厚的子宮內膜無法繼續生長,進而剝落出血,這就是每個女性最熟悉的月經。

顧名思義,子宮內膜異位代表子宮內膜跑到不該出現的地方落地生根,進而增生長大,引起一系列不適的症狀。亂跑的子宮內膜最常跑到骨盆腔、卵巢上附著增生,這就會形成大家常聽到的「巧克力囊腫」。

也有些子宮內膜跑到了其他地方,例如背部、大腿內側等。若跑到腸子,就會引起月經期間大便出血;還有人的子宮內膜跑到氣管,造成月經期間咳血的症狀,這些案例雖不多見,但是也說明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疾病特質。

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常見症狀

彭福祥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症狀有經痛、經血過多、性交疼痛、慢性下腹痛等。異位的子宮內膜之所以會造成疼痛,是因為這些組織跑到了深部骨盆腔中孳生,或是跑到子宮表面、卵巢發生沾黏,使骨盆腔神經因發炎反應而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不見得會不孕,但約有3~4成的不孕症患者被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所以若女性有不孕症的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是一個原因。

之所以導致不孕,是因為亂跑的子宮內膜可能附著在輸卵管或腹膜上,導致沾黏阻塞;或是附著在子宮外部、卵巢、腹部韌帶、輸尿管、膀胱等處,使許多發炎細胞聚集在骨盆腔中,不僅造成長期疼痛,也會干擾受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若常經痛要注意

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典型的症狀是經痛,另外一種表現如子宮腺肌症等疾病也會產生經痛,所以經痛很有可能是某些重大疾病的訊息,不宜當做是無關緊要的症狀,而只以止痛藥打發,不去尋找原因。

若發現經痛愈來愈嚴重,或是本來沒有經痛,後來卻發生了經痛,這都是要留意的警訊。其實不只要小心經痛,女性針對自己的月經最好要詳加記錄,若有異常,應該要及時就醫檢查,別因為害羞而忌諱就醫,以免錯失疾病的治療黃金期。

發病原因

彭福祥醫師表示,目前醫界推論認為,月經來潮時因經血逆流,部分剝落的內膜組織隨著倒流經血流入骨盆腔,因為重力的關係,最容易積在子宮後方,也就是子宮後穹壁的位置。有些人因為免疫功能有異,體內無法清除這些內膜組織,子宮內膜會附著在沉積的區域重新生長,導致這些區域生長出原本不應該出現的子宮內膜組織,而且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隨著體內排卵週期,發生類似月經的局部出血及發炎反應。

骨盆腔是人體位置最低的部位,而卵巢剛好在輸卵管的出口,因此亂跑的子宮內膜組織特別容易附著在這兩個部位著床增生,而跑到其他部位的案例則比較少見。

但也有一說認為,子宮內膜會隨著血液、淋巴傳播,並不只限於逆流的經血,因此會發生在氣管、肚臍等位置比子宮還要高的地方。不過不論它的傳播途徑為何,免疫功能的問題恐怕才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醫界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體質」導致的疾病,若家族中有其他女性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或是有子宮肌腺症等,都較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 |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翻攝自一點資訊,下同) 深圳一歲零9個月大的女嬰巧巧(化名),因為嘔吐被送到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腹瀉病,誰知在第二天突發抽搐症狀,最終未能搶救成功,在大年初七晚上宣告死亡。頭暈嘔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小孩子疾病了,究竟是什麼奪走了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呢? 1歲9個月的巧巧,2月8日還和家人去了深圳歡樂...

閱讀詳情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焦慮是可以遺傳的。研究人員掃描了年輕小猴子在輕微壓力事件下的大腦反應,並將之與其父母、親戚的結果作對比。結果發現,在更為焦慮的猴寶寶中,大腦的三個不同部位的反應模式與其父母一模一樣。這些焦慮所致的大腦反應似乎是遺傳的,而這僅僅是一個開頭罷了—&md...

閱讀詳情 »

時序進入24節氣中的「雨水」,春天之始,養生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雨水」顧名思義為降雨量提升,尤其高緯度地區隨著氣溫回升,紛紛從降雪轉為降雨的天氣,漸漸由冬邁入春季。 1. 初春之始氣溫波動仍大,可能忽冷忽熱,宜注意適時增添衣物。 2. 季節交替之時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高峰,宜注意病毒感染或過敏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