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我的母親在我就讀大學時期就已離開人世,在我心中留下不小的傷痛。當時母親因為沒有定期健檢觀念,子宮頸癌早期症狀難察覺且易輕忽,導致發現時已是末期,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現在的我也是1個孩子的媽,深知母親角色的重要性,也因為痛失母親的遺憾,讓我更加了解健檢對生命的重要性!」這是來自1位新手媽媽的真情告白。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易混淆難查覺


根據2020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8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各樣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子宮頸癌形成主因是由於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但通常感染狀態不是永久性,大多數不需特別治療,約有80%的感染者可在2年內自行痊癒。但若持續感染高危險性病毒型HPV(例如HPV-16、18、31、33、45、52或58型),子宮頸細胞便會容易發生癌化。 但發展生成為子宮頸癌的過程通常需要10至20年,若是能及早發現,預後較佳。子宮頸癌早期(第0~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0%、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但如果是到第4期僅餘21.1%。


未進行篩檢 風險高出3.4倍


為何子宮頸癌預後佳,卻仍為女性的隱形殺手?主要是因為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國內30歲以上婦女3年1次篩檢率由民國86年的35.3%提升至107年的50.5%。且依據日前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30至39歲的女性接受篩檢比例又比較偏低。


國健署也曾分析36歲至69歲婦女篩檢情況比對癌症登記資料,以3年內曾做抹片檢查者為比較區分,3至6年未曾做抹片檢查者的罹癌增加風險約2倍、6年以上未接受抹片檢查者的風險再增為3倍,而從未做過抹片篩檢者罹癌風險高達3.4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葉筱芸主任醫師提醒所有婦女同胞「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篩檢方式簡單且快速,有性經驗或30歲之後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同時,加上適合的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是以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甚至是更難以察覺的子宮癌和卵巢癌。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不只會發生在下肢造成下肢靜脈曲張,也會出現在肛門附近形成痔瘡,甚至還可能發生在男性陰囊,而造成「精索靜脈曲張」。民眾可別小看「精索靜脈曲張」,它還可能是導致不孕的原因之一!臨床一名中年男性,因為睪丸悶痛有下墜感而求診,主訴曾經開過痔瘡、也曾對小腿的靜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吳女士為48歲已婚女性,因為失眠在一般診所拿藥覺得效果不佳,於是來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隆正門診求診。經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吳女士不僅有焦慮症狀,也有夜尿及尿失禁症狀。經轉介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門診合併治療後,其症狀已改善,生活品質也得以提高。黃隆正表示,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癌症令人聞之色變,但心臟衰竭卻比癌症更致命,根據WHO的報告,心臟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心臟衰竭病患日俱增加,每年全台約超過7萬名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醫師表示,從治療指引到實際照護,產、醫、學界共同合作,齊力縮小差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汗皰疹有個「汗」字,但其實與汗腺沒有太大的關係。汗皰疹在急性期是如米粒般大小的小水泡,伴隨著癢感,水泡在治療後會緩解消除,有些會自然吸收、乾涸後形成脫皮。若受不了癢而抓破水泡,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汗皰疹容易與香港腳混淆汗皰疹是體質性的蜂窩性組織炎,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