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我的母親在我就讀大學時期就已離開人世,在我心中留下不小的傷痛。當時母親因為沒有定期健檢觀念,子宮頸癌早期症狀難察覺且易輕忽,導致發現時已是末期,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現在的我也是1個孩子的媽,深知母親角色的重要性,也因為痛失母親的遺憾,讓我更加了解健檢對生命的重要性!」這是來自1位新手媽媽的真情告白。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易混淆難查覺


根據2020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8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各樣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子宮頸癌形成主因是由於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但通常感染狀態不是永久性,大多數不需特別治療,約有80%的感染者可在2年內自行痊癒。但若持續感染高危險性病毒型HPV(例如HPV-16、18、31、33、45、52或58型),子宮頸細胞便會容易發生癌化。 但發展生成為子宮頸癌的過程通常需要10至20年,若是能及早發現,預後較佳。子宮頸癌早期(第0~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0%、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但如果是到第4期僅餘21.1%。


未進行篩檢 風險高出3.4倍


為何子宮頸癌預後佳,卻仍為女性的隱形殺手?主要是因為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國內30歲以上婦女3年1次篩檢率由民國86年的35.3%提升至107年的50.5%。且依據日前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30至39歲的女性接受篩檢比例又比較偏低。


國健署也曾分析36歲至69歲婦女篩檢情況比對癌症登記資料,以3年內曾做抹片檢查者為比較區分,3至6年未曾做抹片檢查者的罹癌增加風險約2倍、6年以上未接受抹片檢查者的風險再增為3倍,而從未做過抹片篩檢者罹癌風險高達3.4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葉筱芸主任醫師提醒所有婦女同胞「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篩檢方式簡單且快速,有性經驗或30歲之後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同時,加上適合的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是以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甚至是更難以察覺的子宮癌和卵巢癌。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用英文輸入指令與LINE機器人對話,就能操控南瓜造型機器人,要鬼魂機器人旋轉前進,也只要動動手就可以。艾普客科技總經理李佰聰表示,這串簡單英文語法其實就是「LiveCode」程式語言,打破過去編寫程式語言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科見美語總經理侯光杰說明,「Live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可控制體重也可延年益壽,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改造大腦,提升生產力,如果懶得跑步,走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法,除了可以使代謝加快,也能夠加強訓練肺活量,更重要的是,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 健走好入門 穿著輕便服裝 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北部一名6歲幼童,日前出現發燒、疱疹性咽峽炎、肌抽躍,以及下肢無力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確診為感染腸病毒重症;因個案及時就醫治療,病情穩定後,已康復出院。 連兩周腸病毒疫情上升 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1萬3143人次,較前一周1萬110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最近溫差變化大,正是腦中風好發時節,雖然老年人因為血管退化緣故容易中風;不過,心臟內科醫師提醒,尤其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是有心臟疾病者,也特別容易中風,而且中風年紀往往會較年輕。 肥胖會引起中風 年齡有下降趨勢 可別以為腦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統計,45歲以前的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