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頸癌篩檢不可不做 罹癌風險高 3 倍

子宮頸癌篩檢不可不做 罹癌風險高 3 倍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民健康署提供 30 歲以上女性子宮頸癌篩檢服務,每年約有 210 萬人參加抹片檢查,根據調查有 6 成涵蓋率,但仍有近 4 成女性超過 6 年沒有做抹片或從未做抹片檢查。經比對篩檢資料和癌症登記資料後發現,6 年以上沒有做抹片者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風險,是 3 年內曾經做抹片檢查者的 3 倍。這群久未做抹片的婦女,屬於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

國民健康署表示,經國際實證,子宮頸抹片是最佳子宮頸癌的篩檢工具。國民健康署自 84 年起提供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已使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達 7 成。每 3 年至少 1 次的抹片檢查是愛護自己健康的最具體作為,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

未做抹片檢查主因:自認健康不需要

簡媽媽退休後依舊忙碌,幫忙照顧外孫、張羅家裡大小事,常收到衛生所簡訊通知癌症篩檢,她心想篩檢需要去嗎?身體沒怎麼樣,還要抽時間去好麻煩!這樣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篩檢機會,一晃眼 6 年過去。直到簡媽媽陪女兒到醫院產後檢查,醫師鼓勵母女一起接受子宮頸抹片,她才在半推半就下接受了檢查。

令全家人詫異的是,一直以為身體狀況良好的簡媽媽,抹片檢查的結果是子宮頸癌前病變,聽到聞之色變的「癌」,全家人一度陷入低迷。幸好因為發現得早,簡媽媽經過治療後,已經恢復以往的生活。現在簡媽媽都會主動鼓勵好姐妹們去參加社區的癌症篩檢,笑稱這是「吃好道相報!」

簡媽媽的經驗,也是許多在日常中忽略自己的廣大女性的故事。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分析女性沒有做抹片檢查的原因,主要是自覺身體健康沒有需要,其次依序為太忙沒有時間、覺得不好意思、已經停經、怕被檢查出有疾病、年紀大不用做等。基於前述原因,使 30 歲以上女性有 4 成處於子宮頸癌高風險狀態,若沒有及早發現,可能錯失治療時機。

子宮頸癌預防策略 至少每 3 年做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國民健康署提醒,有些女性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就忽略或不接受抹片檢查;然而身體無聲的變化,必須透過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醒您至少每 3 年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生活忙碌之餘也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攻防戰篩檢就贏!(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自由基走開! 抗氧化好朋友居然是「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能想像早上一起床,就有智慧助理在一旁與你報告天氣、身體狀況,甚至幫你準備早餐嗎,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一書中提到,日常生活中能指導我們或提出建議的自主學習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會成為未來高人氣的人工智慧,且這些情節都將在10年內發生,尤其這些進化的智慧型代理人,不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創新科技的應用,為了打造新世代的教學方式,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惠康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積極贊助下與健康醫療團隊合作,建置以VR虛擬實境為主要技術應用的「VR臨床技術模擬中心」,不僅能透過虛擬的手術室,反覆重複練習不同的術式,也能幫助醫學生學習,並且提升醫師手術能力。打破過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八十六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以游泳來保養身體,七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開始逐漸變大,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罕見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經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半後,又再度復發,經過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新型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COVID-19疫情「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許多防疫前線醫護人員的雙手因反覆清潔,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常用乾式清潔劑 恐使皮膚發炎臺中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