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拒絕中年肥

你也有中年發福的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體態也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肚子上肥厚的游泳圈,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營養學專家表示,其實只要吃對食物,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越老越胖,中年肥上身並非難事!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越老越胖?基礎代謝率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凶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民眾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

而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想避免基礎代謝率急遽下降,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

避免基礎代謝率急遽下降,培養運動習慣+學會早午晚分量分配是關鍵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提到,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

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王進崑教授提到,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

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 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

燃脂要提升肌肉量、補對蛋白質 早午晚1:1:1比例好吸收

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 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王進崑教授建議,民眾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若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早餐:牛奶或豆漿1杯(約7公克的蛋白質)+雞蛋1顆(約7公克的蛋白質)+掌心大肉片1片(約7公克的蛋白質)。

午餐:煎鮭魚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滷板豆腐1塊(約8公克的蛋白質)。

晚餐:雞胸肉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蛤蜊湯1碗(約8公克的蛋白質)。

【專家小叮嚀】:

進崑教授再次提醒,日常飲食多吃新鮮當季蔬果,避免攝取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高度加工;使腸胃不易消化、利用,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於人體內的垃圾食物,更是避免身材橫向發展的不二法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738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本周都將又溼又冷,白天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20度,晚上最低氣溫恐怕下探15度,正好是親朋好友吃鍋的好時節,特別是麻辣鍋下肚,身體馬上暖呼呼。然而許多人都想不到,麻辣鍋就算不喝湯只吃青菜,熱量都會爆表,甚至吃到嘔血例子也有。 &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7歲蔡先生,因為嚴重的脊椎退化造成長期的背部疼痛,去年初才剛接受腰椎手術,但不料術後半年背部疼痛的情況又復發。再次就醫時,蔡先生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實在不想再開第二次刀,經醫師評估後,藉由介入性疼痛治療方法當中的高頻熱凝手術來改善背部疼痛的問題,於手術後兩週也開始至復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越南胡志明市介紹臺灣最新的醫療技術外,也邀請越南醫師及病患分享在臺就醫經驗,共同見證臺灣創造的醫療奇蹟。越南崇正醫院院長 VO VAN Thanh教授帶領四位醫師主管全程與會,現場分享和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年約6旬的林女士是B型肝炎帶原者,無特殊疾病病史。近一個月,因斷斷續續有血便情況,而至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門診,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竟罹患早期直腸癌。病人說明自已平常生活規律,對飲食也相當節制,無法接受檢查結果,經醫療團隊詳盡說明後,患者終於同意接受手術治療,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