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拒絕中年肥

你也有中年發福的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體態也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肚子上肥厚的游泳圈,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營養學專家表示,其實只要吃對食物,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越老越胖,中年肥上身並非難事!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越老越胖?基礎代謝率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凶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民眾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

而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想避免基礎代謝率急遽下降,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

避免基礎代謝率急遽下降,培養運動習慣+學會早午晚分量分配是關鍵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提到,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

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王進崑教授提到,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

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避免越老越胖,跟著專家這樣吃!搶救基礎代謝率 拒絕中年肥

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 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

燃脂要提升肌肉量、補對蛋白質 早午晚1:1:1比例好吸收

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 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王進崑教授建議,民眾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若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早餐:牛奶或豆漿1杯(約7公克的蛋白質)+雞蛋1顆(約7公克的蛋白質)+掌心大肉片1片(約7公克的蛋白質)。

午餐:煎鮭魚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滷板豆腐1塊(約8公克的蛋白質)。

晚餐:雞胸肉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蛤蜊湯1碗(約8公克的蛋白質)。

【專家小叮嚀】:

進崑教授再次提醒,日常飲食多吃新鮮當季蔬果,避免攝取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高度加工;使腸胃不易消化、利用,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於人體內的垃圾食物,更是避免身材橫向發展的不二法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738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15個破壞的記性的原因 (肥肥夫人編譯取材自Health.com 圖:資料圖庫) 以下是記性變差的15個原因,如果能早日戒除惡習或是改善生活習慣,就可以防止腦力早衰。 1) 焦慮和憂鬱 憂鬱和焦慮,將會擾亂檢索記憶的神經迴路,嚴重的憂鬱症將會帶來同樣嚴重的記憶喪失。因為長時間壓力將導致大腦皮質醇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熱天,有三高的老人家一定要多喝水,否則很可能因此而中風!最近就有不少銀髮族因為天熱脫水,導致中風病況就醫;經由檢查發現,血管堵塞很嚴重,動脈硬化範圍很長,再加上水份攝取不夠,進而造成血液過於濃稠,就很容易中風,不得不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籍首例茲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第4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為本國籍43歲女性,也是國內首例台籍個案,所幸並未懷孕,建議應自我防蚊隔離至8月6日,後續並依循「2226」原則自我防護。 台籍女染茲卡病毒 疾管署長郭旭崧指出,該個案今年2月21日至7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2000~2008年台灣糖尿病人口成長了7成,目前全台約有近200萬名糖尿病患,隨著年齡愈高,糖尿病盛行率就愈高,尤以65歲以上男性的情況最為嚴重,根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竟有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問題,其中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