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看這邊 掌握胎兒健康,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掌握胎兒健康量測胎動的2大原則

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日升

胎動,是孩子出生前與媽咪最大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得知他在腹中的狀況。通常不可能24小時都利用超音波檢查胎兒的狀況,因此大多數的時間,並不清楚肚皮下發生了什麼事。唯有正確測量胎動,孕媽媽才能及時掌握胎兒健康。

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看這邊 掌握胎兒健康,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

胎兒在子宮內大部分的時間在睡覺,少部分的時間在活動,胎兒剛開始兩次清醒的時間間隔大約30分鐘左右,之後每一個小時內有40到50分鐘的睡眠時間,10分鐘左右的活動時間,妊娠後期的睡眠時間則會拉長至3至4小時,清醒時間增加到30分鐘。

許多媽咪認為胎兒在半夜的時候活動次數較多,但事實上胎兒的睡眠時間和活動時間是規律在運作,但在孕期的不同階段,孕媽媽能感受到的胎動頻率也不相同。

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看這邊 掌握胎兒健康,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1. 懷孕初期

懷孕16週起,媽媽們開始感覺到胎動。但這時候的胎動並不明顯,因為胎兒身形還很小且力量微弱,因此孕媽咪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1. 懷孕中期

17到29週之間,也是胎動最頻繁的時期,這時候的胎兒身形大概只佔據子宮一半左右,所以還有空間讓胎兒在肚子裡做較大動作的活動,但因為肌肉還在學習,所以動作不多,孕媽咪感覺到的胎動多半以滾動為主。

 

  1. 懷孕後期

約自29週起,胎兒成長速度快,子宮內所剩空間不大,手腳不能完全伸直,只能以四肢的簡單活動為主,加上睡眠時間拉長,使得活動次數減少,但力道明顯變大,有時,孕媽咪隔著肚皮就能摸出胎兒的手、腳、膝蓋。

 

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胎動除了是胎兒與媽媽的互動之外,也可以從胎動中得知胎兒的活動力,

胎動若有所減少,表示可能有重大的問題,因此,正確測量胎動的目的是避免遺憾發生,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適時掌握胎兒的健康。

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看這邊 掌握胎兒健康,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原則1一天至少十次

兩小時內胎動達十下,且一天內感受到十次都在胎動的標準中。測量胎動並不一定要在某一個固定時間,可以藉由通勤、午休等瑣碎的時間測量,即可簡單掌握寶寶的健康。由於有時候胎兒比較不愛動,可能是因為孕媽媽忙於工作而忘記吃飯,導致胎兒肚子餓,因此活動力下降,適時補充糖分、熱量,加上起來走動、輕微搖晃肚子,通常胎兒在一小時內就會醒來開始活動。但若超過一、兩小都沒有感覺到胎動,就要儘速就醫。

另外,若媽咪懷的是多胞胎,胎動次數也要個別分開計算。通常產檢的時候,醫師會告知胎兒的位置,請孕媽媽們一定要分開計算多胞胎的胎動。

 

原則2次數減半是警訊

計算胎動次數是掌握胎兒健康的關鍵,除了上述基本原則外,若是孕媽媽有明顯感受到胎動次數減少為原先的一半,建議先藉由吃東西、走動以試著改善胎動狀況,但若胎動還是明顯減少,且持續超過一個上午,就建議到醫院做檢查,確認胎兒健康狀況。

由於孕媽咪在臨盆前因為子宮空間變小且羊水減少,因此胎動會比較不明顯、次數也比以往降低,還有若是媽媽感冒不舒服,也會造成胎兒活動力下降,但這兩種情況下的測量基本原則仍不變,胎動次數一天至少還是要有十次。

 

 本文出處

※原文刊載於2017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7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旦確診有「心房顫動」問題,腦中風風險就比一般人增加3到5倍之凶,而想要治療心房顫動多靠電燒手術,其中心房中膈穿刺更是重要的一環,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而台大醫院則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取代X光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心臟狀態,可以將輻射量降到最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84歲的陳老先生,有青光眼病史,卻長達一年未追蹤,直到右眼視力開始模糊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就醫,但細心的醫師發現,陳老先生檢查結果與一般青光眼傷害的特徵並不相符,進一步檢視外觀,又發現其右眼外斜視且眼球突出,懷疑問題沒這麼簡單,果然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眼球後竟有一個3.3...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臺南市110年護理人員公開甄選,已於11月4日至7日完成受理報名作業,本次預計錄取現職公職人員組及非現職公職人員組各正取8名、候補4名,共有425人報考。 護理人員公開甄選評分方式為資績分數審查佔30%,筆試佔70%,筆試訂於11月21日,(日)下午...

閱讀詳情 »

編譯 梁少珊 萬聖節31日來臨!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天玩得歡樂又健康,然而糖果提供了卡路里、還有食品添加物,而且嚴格來說,不算是健康食品,新聞網站《INSIDER》提供營養師的建議,提醒爸爸媽媽以四種健康零食做為替代品,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糖果造成蛀牙、糖尿病。 一、碎堅果:堅果含有幫助心臟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