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嘔吐的幾個原因 先天與後天因素各有可能

寶寶嘔吐有原因

先天與後天因素各有可能

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沈上博

寶寶的健康不外乎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事,面臨小寶貝突如其來的嘔吐,必然讓許多新手爸媽驚慌失措。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沈上博指出,寶寶嘔吐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腸胃道相關疾病和非腸胃道相關疾病,另外,根據發生的時間不一樣還可以分為先天性或後天的疾病引發。

寶寶嘔吐的幾個原因 先天與後天因素各有可能

 

先天性問題

一般而言,新生兒發生嘔吐,有較大的機率可能與先天構造異常有相關,這些構造異常有些在產檢時就可以透過超音波的檢查發現,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的異常無法透過產檢得知。

寶寶嘔吐的幾個原因 先天與後天因素各有可能

 

  1. 新生兒感染或先天性代謝異常

新生兒的感染可能是在產前或者生產過程中因母體的影響而出現的狀況,其病原有可能有病毒、細菌或黴菌。先天性代謝異常的寶寶,通常是身體的代謝酵素缺乏,無法完全分解吃進身體的物質,也是有可能以嘔吐外加活動力低下來表現其症狀。

 

  1. 腸道阻塞

@內:剛出生的寶寶,無法得知腸胃道有沒有阻塞,倘若出現新生兒喝的奶全部吐出的狀況,臨床上需要做檢查排除「腸道阻塞」造成的疾病。

 

十二指腸狹窄、閉鎖十二指腸閉鎖引發的嘔吐多半混有黃綠色膽汁,並且胎兒在腹中時,因為腸子沒有羊水養分的經過,因此閉鎖下方的腸子都會很細小、發育不全,出生後需開刀處理,後續再看喝奶水的狀況,評估腸子功能是否正常。

 

‧腸道旋轉不完全合併扭轉:新生兒先天性腸扭轉發生機率較低,症狀為嘔吐並伴隨腹脹、甚至血便的情況,這類的疾病是新生兒急症,須及早將腸扭轉的部位透過手術復位。

 

巨結腸症新生兒的巨結腸症,是因大腸的肌肉缺乏副交感神經節,以致無法調節大腸運作。巨結腸症的徵狀除了嘔吐,也會伴隨排便困難,導致腹部逐漸脹大。

 

  1. 胃食道逆流

新生兒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嘔吐,稱為溢奶。溢奶不會像病態型的嘔吐一樣,把所有吃的量全部吐出,因此溢奶為正常現象。這種情況到寶寶3至6個月大以後就會改善,無須過於擔心。倘若寶寶頻繁嘔吐且有拒吃奶的症狀,就有可能是嚴重胃食道逆流,建議就醫檢查治療為宜。

 

後天疾病引發的嘔吐

臨床上6個月以上的寶寶,嘔吐原因與後天疾病較相關,因為若是腸胃結構異常,早在新生兒時期就會有嘔吐的狀況產生。

寶寶嘔吐的幾個原因 先天與後天因素各有可能

 

  1. 幽門閉鎖

寶寶幽門閉鎖好發於出生3週至2個月左右的嬰兒,這些寶寶剛出生時並無異狀,但是3週後會開始出現嘔吐,為噴射狀吐奶,且不會有膽汁的顏色,寶寶雖然吃得很多,但約莫30分鐘內就全部吐光,因此會導致嬰兒一直呈現飢餓狀態,幽門閉鎖治療的方式須將肥厚的胃幽門肌肉切開,讓奶水得以通過。

 

  1. 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

細菌感染引發的嘔吐好發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較常見的為輪狀病毒和沙門氏桿菌感染,這種腸胃型感染的症狀除了嘔吐,還會伴隨腹瀉、活動力差、甚至發燒,其中嘔吐的情況也較為嚴重,次數較多,甚至沒有進食也會吐水及胃液,造成原因與食物衛生習慣有關係。

 

  1. 腸套疊

腸套疊以1到2歲最常見,腸套疊的形成有幾種狀況,其中最常見的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子阻塞、腫脹,合併症狀除了嘔吐之外,肚子還會一陣一陣地絞痛,最明顯的徵兆就是寶寶會在每隔5到30分鐘出現週期性哭鬧。如早期發現,治療方式是將顯影劑或水從肛門灌入,讓腸子灌通並推回原位。

 

  1. 其他非腸胃道原因

非腸胃道來源的嘔吐原因也是族繁不及備載,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疾病、心臟疾病或腎臟疾病。這些原因雖然極為罕見,但若嘔吐合併強烈乾嘔且活動力明顯變差,沈上博醫師則建議,應儘速送醫檢查。

 

本文出處

※原文刊載於2017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7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烤肉裝熟」效應出現了!往年一到中秋節前後,都是國內腹瀉疫情的高峰,疾管署今(29)日發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近2周不但腹瀉群聚增加,且光是上周國內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就累計破11萬人次,已連續幾周呈上升趨勢,提醒民眾中秋連假烤...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昨公布3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其中最引發關注的就是案511的菲律賓籍移工,因為其是在檢疫期滿隔日採檢,結果出爐前人已經在外面趴趴走了1天半,面對外界有要求公布足跡的聲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9)日強調,由於已經掌握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對於無肉不歡的饕客而言,一年一度的中秋烤肉絕對是不能錯過的盛宴,但大口吃肉的同時,小心也埋下大腸癌風險!國健署今(29)日提醒,每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近2成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尤其,高溫燒烤的肉片或肉汁還會形成致...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補充“鋅”真的可以幫助預防Covid-19所引發的疾病嗎? 這是自從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科學界一直關心的問題。畢竟,鋅以其抗病毒作用而聞名,而普通感冒和Covid-19都是由冠狀病毒家族所引起的。目前科學界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9月下旬歐洲冠狀病毒線上會議發布的一篇初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