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如何教養?爸媽壓力大!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解難題

孩子如何教養?爸媽壓力大!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解難題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4月4日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在這個歡慶的日子,如何與孩子建立良性的親子互動,也是現代家長正面對的課題。最新調查發現,孩子教養為父母最大壓力來源,其次工作、經濟,專家建議,多與孩子一起運動,並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於紓壓,讓孩子遠離3C產品。


該項家長壓力調查由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於今年2月透過線上問卷進行,參與對象為家有12歲以下孩童的家長,透過自評(0至10分)問卷,了解壓力來源,有效樣本共1148份。


調查發現,18.4%父母在最近3個月「經常/總是」感到壓力,近6成受訪者(58.3%)壓力高於平均數。讓家長感到壓力事件前3名依序為「孩子教養」占42.1%、「工作」占40.8% 、「經濟」(35.5%)。


值得重視的是,養成親子共同運動習慣的父母,感到快樂的比例明顯高於沒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者。前者對於目前親子關係感到滿意的比例(82.5%),明顯高於「沒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者(60.9%)。


調查顯示,受訪家長認為親子共同運動習慣,有助於親子互動關係,其中以「親密感提升」最高,占73. 4%,其次為「聊天時間變多」(67.2%)、「信任感提升」(66.8%)、「相處時間增加」(66.5%)、「維持情緒穩定」(63.9%)、「減少爭論次數」(33.7%)。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雖然83.1%家長認同親子共同運動有助於增加家庭幸福感,但僅有6.7%平均每週與孩子運動天數「3天以上」。


葉雅馨指出,家長如有運動習慣,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以及感到快樂的比例,都明顯高於本身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家長。建議大人先從自己做起,以運動紓壓,增加親子共同運動的機會。


此外,許多孩子沉迷於手機與網路,以致親子關係陷入緊張,葉雅馨提醒,家長可透過親子運動來改善關係,趁著清明連續假期,不妨帶著全家人一起走到戶外踏青,或騎單車輕旅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腕受傷沒骨折卻仍疼痛不已 當心可能是這裡損傷了!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31歲紀小姐在體檢時發現脖子前下側有一小塊隆起,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並同時穿刺化驗發現是甲狀腺有長逾2公分懷疑惡性腫瘤,經手術切除證實是早期甲狀腺癌。 女性罹患甲狀腺癌是男性的3.3倍 國健署10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發生人數首度要居十大癌症之列的甲狀腺癌,個案數289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0歲的林太太最近半年老是覺得左側腰痠,直到最近一個月,因為左側急性腎盂腎炎導致發燒而反覆住院,後來才發現左側腎盂輸尿管交接處有一個1.5公分的結石,結石造成左側腎臟積水,導致腎臟發炎與發燒。與病人討論後,臺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億聲施行新式的「迷你經皮腎造廔取石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口腔植體治療近幾年來頗受歡迎,比活動假牙穩固、體積又較小,沒有活動假牙的異物感,而覆蓋面積又幾乎全無,因此享用美食時不會因隔了一層假牙而口感全無。雖然植牙術後不會有蛀牙問題,還是需要定期維護牙周及植體,否則容易發生牙周及植體的病變! 植牙的植體基本上是固定不動 植牙之所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85歲羅老先生因雙耳失聰過了一年多「黑白人生」,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為他裝電子耳恢復聽力。羅先生打電話給老朋友,還被誤為「詐騙集團」。現在他聽力跟溝通完全沒問題,歡喜重拾健康生活。 一年多前失聰 溝通全靠筆談 羅老先生是國術九段高手,60多來工作之餘勤跑社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