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是否過度沉迷於手機遊戲? 回答4個問題可測出

孩子是否過度沉迷於手機遊戲? 回答4個問題可測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傳出1名工程師玩手機遊戲「課金」,3年間花費500萬,因疫情頓失工作,由於收入都花在手遊,幾乎沒有積蓄陷入財務危機。然而「課金」習慣恐怕從小養成,衛福部國衛院調查,台灣高中生接近半數願意在手機遊戲「課金」(消費),國衛院研製全球第1套手機成癮量表(PMGO), 協助判斷是否網路成癮。


國衛院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最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正式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沉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國衛院補充,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煜軒,發展出全球第1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PMGQ),量表共分為標準版(共12題)與簡式版(共4題)2種版本,這套自陳式評估量表將提供手機使用者針對最近3個月接觸手機遊戲的情形進行自我評估。


林煜軒團隊針對全國10,775名國小4年級到高中3年級的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的113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研究結果發現,屬於手機成癮情形的使用者,除了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以外,在手機遊戲消費意願也跟著提高。


研究發現,若是簡式版本的得分高於10分以上,就需注意可能有手機遊戲成癮的情形。研究成果刊登於2019年10月國際網路心理學頂尖期刊《心理學、行為與社群網路》(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


林煜軒提醒,要判斷使用者是否有手機遊戲成癮的跡象,除了以手機使用時間來判斷之外,使用者是否出現成癮的典型反應也是評估的重要指標。


林煜軒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運用這套評估量表來提早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潛在族群,同時搭配由林煜軒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手機程式「Know Addiction」來瞭解手機使用時間的具體情形,並透過該程式的自動提醒功能,讓使用者進行手機使用的健康管理,建立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0歲的吳女士是職業婦女,工作時需長時間盯電腦,下班後仍持續低頭滑手機,經常覺得肩頸硬梆梆。除了脖子僵硬,還連帶頭痛不適,影響睡眠。就醫檢查後發現吳女士因長期工作姿勢不良,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接受震波治療並搭配乾針療法刺激痛點後,緩解疼痛,症狀獲得改善。低頭族、文書...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Flora、摘自/《醫食同源:彩色圖解93道健康美味家常食譜》(新居裕久著、美好居家協會(BETTER HOME協會)料理)、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shutterstock 荒川典子、田中久惠的《百歲餐桌》提到,調查 11 位健康的百歲人瑞發現,所有人都是想吃什麼就吃,不會刻意避免攝取油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醜醜的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腿部皮膚上爬滿青藍色的扭曲血管,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會引發致命疾病!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靜脈曲張患者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是正常人的5.3倍,嚴重可能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性命,成果已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靜脈曲張患者 深層靜脈栓塞高5.3倍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如果在街頭遇到失智症長輩,你會怎麼做?屏東基督教醫院與超商合作「及早救智」計畫,拍攝街頭實驗影片,測試路人遇到失智症長輩迷路或認錯人,會有什麼反應或行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選擇冷漠離開,未採取行動協助。以為台灣人會熱情幫忙影片中飾演失智症長輩的演員楊阿姨回想當天拍攝過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