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有煩惱不開口? 醫:家長應從理解開始

孩子有煩惱不開口? 醫:家長應從理解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日發生一起女高中生疑似受不了同儕言語霸凌,而走上自殺的憾事!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回家不敢告訴父母,確實可能會出問題。醫師建議,家長可多跟孩子練習承接情緒方法,討論處理問題方向,別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的情境。

對大人來說的小事 可能是孩子世界的大事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表示,在診間曾有一位小學六年級男生,跟欺負他的同學打架,回家卻沒跟家長說起隻字片語,直到老師寫聯絡簿才知道出了大事。追問之下,原來孩子不願意把發生的事告訴家長,是因為常常發生挫折經驗累積的結果,久而久之跟家長講話形成壓力,因此選擇不如不要講。

情緒被迫停止沒處理 孩子情緒恐轉為壓抑

蕭亦伶醫師指出,上一代家長從小被教養的經驗,許多事不容許有負面情緒,因為「有情緒等於不好、等於受傷」,此時的情緒不是被處理而是被停止。當他們自組家庭,複製這個模式,結果孩子知道情緒不會被理解,因為怕被罵,決定根本不講,將情緒隱藏起來。

4要領探知孩子內心世界

蕭亦伶醫師表示,承接孩子情緒是為人父母很重要的功課,家長不妨多利用寒假期間,親子比較多相處時間,練習四個協助孩子處理事情的情緒與方法。

一、不論孩子說了多情緒的字眼,不要急著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式,因為在孩子心目中的感受是你不懂我、你不想聽我說,自然就不想再往下講,不如先試著同理,讓孩子知道你是願意理解他生氣的情緒。

二、了解事情完整的經過與原因,親子討論後續策略。

三、相信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讓孩子自己說看看,如果再發生一次 ,有沒有其它期待的處理方式,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幫孩子解決,以免跟孩子期待不同,反而以後不敢跟父母再講事情。

四、親子共同討論,找出孩子最期待的結果。

不比較、不批評、不強迫 讓孩子更親近

此外,蕭亦伶醫師也提到,家族團聚常會拿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藝做比較,但不論什麼年齡,被拿來比較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尤其不要強迫不想秀才藝的孩子公開表演,可以事先詢問子女的意願,不必為了炫耀讓孩子為難;在稱讚其它親戚孩子的努力時,可以明確的說出「某某人『很認真』學小提琴,所以可以拉得那麼好」,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比較批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6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突患結腸腫瘤放棄化療 1992年11月,63歲的奧黛麗‧赫本完成了對埃塞俄比亞貧困兒童的援助計畫,從索馬里艱苦出差回來,感覺身心都很疲憊,情緒低落。她原以為是感染了阿米巴病毒,於是前往洛杉磯一家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是結腸腫瘤。 據醫生推測,腫瘤細胞最先可能是在闌尾附近生成的。沒有人能夠斷...

閱讀詳情 »

      排除濕氣的秘方: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喝薏米紅豆粥:薏米,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

閱讀詳情 »

第一補: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