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子沒發燒臉發白、呼吸喘… 家長不能忽視的腸病毒重症警訊

▲落實手部衛生及環境清潔,才能守護幼兒遠離腸病毒威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溼熱天氣,國內又將進入腸病毒的感染高峰,今年重症已累積有12例,國內小兒科醫師就提醒家長,只要小朋友出現嗜睡的類意識狀態改變、劇烈嘔吐、晚上睡覺或甚至白天頻繁不自主的肌肉抽動;沒發燒的平靜狀況下臉色發白、心跳變快、呼吸喘,出現任一症狀,都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建議儘速就醫。

在台灣,其實腸病毒病例全年都有,過往經驗,4月到9月是流行期,6、7月則是高峰期,因此,家長近期應特別注意5歲以下幼童,因為年紀越小,保護力越低,容易發生重症。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強調,只要小朋友一出現重症前兆,家長一定要帶到醫院讓醫生評估,有必要時需住院觀察治療,而大部分腸病毒住院的幼兒在住院一段時間後能順利康復出院;不過,若進入更後期的徵兆,甚至會有危急生命的情形。

如何確認腸病毒?黃禹銘表示,最明顯而特殊的症狀是在手、腳、屁股及嘴巴四處都可能出現分隔開來的很多小水泡,所以腸病毒又被稱為「手口足病」;另一種只有口腔會有小水泡的腸病毒是「疱疹性咽峽炎」,往往嘴巴痛到吃不下東西。

黃禹銘說,腸病毒發病前就有傳染力、感染後可長期排放病毒,傳染途徑包括飛沫、糞口、接觸等,家長在照顧上應注意正確洗手與隔離,採一對一照顧,如果懷疑幼兒園小朋友感染腸病毒時,最好發病第一周回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它人。

正確預防腸病毒,飯前、便後要使用肥皂依序完成「溼、搓、沖、捧、擦」徹底把手洗乾淨,同時可用漂白水消毒門把等居家環境;高溫可以抑制腸病毒活性,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都能發揮效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撰文/今周刊 何欣潔 中國主持人柴靜自費拍攝紀錄片,喚醒民眾關注空汙問題。事實上,台灣的PM2.5問題同樣嚴重,民眾卻普遍缺乏警覺,除了大都會台北、高雄,觀光景點嘉義、金門與高雄美濃也在壞空氣排行榜上有名,值得正視。 中國名主持人柴靜自費製作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露中國空氣汙染問題,成為中國兩會前夕...

閱讀詳情 »

感冒、過敏造成的鼻塞,常常讓人昏沉不舒服,也很難紓緩,不過你知道,中醫上根據鼻塞症狀的不同,有許多不同的分類,今天Mary就要帶你從中醫觀點認識鼻塞~  風寒鼻塞:鼻塞短時間發作,伴隨較清的鼻涕、全身發寒等症狀。 風熱鼻塞:鼻塞短時間發作,流黃色鼻涕、伴隨頭痛、發熱、喉嚨痛等症狀。 肺經鬱熱鼻塞:鼻...

閱讀詳情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針對平均年紀50歲長者,進行久坐時間研究,結果發現,每坐一個小時,血管沉澱物的水平就提升14%,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提升14%。 過去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就算是有運動,但如果每天坐著時間愈長,愈容易得到心臟病、糖尿病、罹癌與提早死亡,不過這些研究都只是指出兩者的關連度而不是...

閱讀詳情 »

身患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4歲男孩安安(化名)通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重獲新生,成功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出院,一家人在浦東租借的「家」中團聚。 為安安提供生命種子的正是他的親生妹妹彤彤(化名),當時剛滿月的她也成為上海臍血庫有史以來供者隊伍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據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陳靜介紹,此次親緣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