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子沒發燒臉發白、呼吸喘… 家長不能忽視的腸病毒重症警訊

▲落實手部衛生及環境清潔,才能守護幼兒遠離腸病毒威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溼熱天氣,國內又將進入腸病毒的感染高峰,今年重症已累積有12例,國內小兒科醫師就提醒家長,只要小朋友出現嗜睡的類意識狀態改變、劇烈嘔吐、晚上睡覺或甚至白天頻繁不自主的肌肉抽動;沒發燒的平靜狀況下臉色發白、心跳變快、呼吸喘,出現任一症狀,都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建議儘速就醫。

在台灣,其實腸病毒病例全年都有,過往經驗,4月到9月是流行期,6、7月則是高峰期,因此,家長近期應特別注意5歲以下幼童,因為年紀越小,保護力越低,容易發生重症。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強調,只要小朋友一出現重症前兆,家長一定要帶到醫院讓醫生評估,有必要時需住院觀察治療,而大部分腸病毒住院的幼兒在住院一段時間後能順利康復出院;不過,若進入更後期的徵兆,甚至會有危急生命的情形。

如何確認腸病毒?黃禹銘表示,最明顯而特殊的症狀是在手、腳、屁股及嘴巴四處都可能出現分隔開來的很多小水泡,所以腸病毒又被稱為「手口足病」;另一種只有口腔會有小水泡的腸病毒是「疱疹性咽峽炎」,往往嘴巴痛到吃不下東西。

黃禹銘說,腸病毒發病前就有傳染力、感染後可長期排放病毒,傳染途徑包括飛沫、糞口、接觸等,家長在照顧上應注意正確洗手與隔離,採一對一照顧,如果懷疑幼兒園小朋友感染腸病毒時,最好發病第一周回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它人。

正確預防腸病毒,飯前、便後要使用肥皂依序完成「溼、搓、沖、捧、擦」徹底把手洗乾淨,同時可用漂白水消毒門把等居家環境;高溫可以抑制腸病毒活性,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都能發揮效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跨年倒數、元旦迎曙光,不畏溼溼冷冷的天氣想出門?那有些保暖工作得先準備好!國健署提醒,跨年出遊活動時,一定要穿著保暖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而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以及防滑鞋等6大配件不能少,更要以多層次穿著(洋蔥式...

閱讀詳情 »

▲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示意腸扭轉。(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痛到連屁都放不出來!台中一名80歲老翁,連續多天腹脹,甚至連排便和放屁都有困難,被家人送醫,檢查發現乙狀結腸已經嚴重扭轉,再拖下去恐因腸子破裂致死,還好醫師緊急以大腸內視鏡將扭轉的腸子反轉,鼓脹大腸...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年輕女子,熱愛籃球運動,日前練球時,卻發現右腳只要一踩地,腳踝外側就好像被電到一樣,疼痛非常,完全無法打球,連走路都不便,就醫這才發現腳踝韌帶已經斷裂,醫師考量活動力,不用自體韌帶,改以器捐者的異體韌帶為她重建,經過半年...

閱讀詳情 »

▲(照/翻攝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微博上瘋傳數份文件,指武漢疑似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群聚感染,已有7宗感染病例,消息也在今(31)日凌晨在國內的PTT論壇引發網友熱議,對此,疾管署表示,一早已以電子郵件方式連絡陸方疾控中心對口,以查證此網路訊息的真偽,並以電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