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頸摸腫塊「以為只是小感冒」 壯男不知淋巴癌第三期已上身

▲身上發現不明腫塊都應及早就醫診治。(圖非當事人)。(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為只是感冒!」台中一名34歲男子,去年底在左頸發現有腫塊,自我認為只是小感冒引起,沒想到腫塊卻一路變大,這才連忙就醫,經切片檢查,確診為「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第三期,所幸在醫師建議之下接受標靶藥物及化療,順利控制病況。醫師強調,身體發現不明腫塊都該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淋巴癌是由淋巴組織衍生出的惡性腫瘤,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屬於後者的一種,通常惡性度較高、生長速度快,是台灣人常見的淋巴癌,又以男性居多。

淋巴癌同樣有「沉默的癌症」之稱,醫師臨床經驗顯示,因為其初期症狀與常見的輕微病痛類似,像是流行性感冒、傷寒等,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

黃文豊指出,淋巴癌初期常可在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等處,摸到堅硬、無痛性的腫塊,有些人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長期倦怠、皮膚癢等症狀。

淋巴癌分期通常以橫膈膜為界線,黃文豊說,像該名男子因橫膈膜兩側皆受到癌細胞侵犯,為淋巴癌第三期,治療方式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若初期治療效果不佳,或癌症復發,會使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或異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

黃文豊強調,「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30%到50%,但「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是化學治療發展初期,便立即見效的癌症之一,對於多數60歲以下患者,副作用不多,搭配標靶藥物治療,通常能達到不錯的療效。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生活中常說的“青筋”就是人體皮下可以看見的靜脈血管,專家認為,無論人體哪個部位的青筋異常暴鼓,都是人體痰、濕、疹、毒等積滯的反應。大家所能觀察到的青筋的主要分佈在面部、頭、腳等部位。青筋又稱靜脈血管——通過指把血液送回心臟的血管。 青筋的分佈: (一...

閱讀詳情 »

先講三個事例: 一、近日,浙江金華一個17月大的小貝邊玩邊吃花生,被噎住。10多分鐘後,奶奶發現小貝大口喘氣,以為他玩累了就抱他回家,等父母趕到送醫已晚。小貝大腦受損嚴重…父母含淚同意放棄治療,孩子走了…… 二、一位兩歲男孩的母親在微信上發了這樣一個信息:&...

閱讀詳情 »

剖腹產是用手術刀切開母親的腹部及子宮,分娩出嬰兒的生產手術。近年來,選擇剖腹產的媽媽越來越多,那手術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俄羅斯博客作家Karakulova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揭秘了剖腹產手術的全過程。2012年11月,在俄羅斯第一婦產醫院裡,37歲的艾琳娜接受剖腹產手術順利誕下一名女嬰。 (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