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頸摸腫塊「以為只是小感冒」 壯男不知淋巴癌第三期已上身

▲身上發現不明腫塊都應及早就醫診治。(圖非當事人)。(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為只是感冒!」台中一名34歲男子,去年底在左頸發現有腫塊,自我認為只是小感冒引起,沒想到腫塊卻一路變大,這才連忙就醫,經切片檢查,確診為「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第三期,所幸在醫師建議之下接受標靶藥物及化療,順利控制病況。醫師強調,身體發現不明腫塊都該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淋巴癌是由淋巴組織衍生出的惡性腫瘤,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屬於後者的一種,通常惡性度較高、生長速度快,是台灣人常見的淋巴癌,又以男性居多。

淋巴癌同樣有「沉默的癌症」之稱,醫師臨床經驗顯示,因為其初期症狀與常見的輕微病痛類似,像是流行性感冒、傷寒等,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

黃文豊指出,淋巴癌初期常可在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等處,摸到堅硬、無痛性的腫塊,有些人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長期倦怠、皮膚癢等症狀。

淋巴癌分期通常以橫膈膜為界線,黃文豊說,像該名男子因橫膈膜兩側皆受到癌細胞侵犯,為淋巴癌第三期,治療方式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若初期治療效果不佳,或癌症復發,會使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或異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

黃文豊強調,「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30%到50%,但「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是化學治療發展初期,便立即見效的癌症之一,對於多數60歲以下患者,副作用不多,搭配標靶藥物治療,通常能達到不錯的療效。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腦炎正在流行高峰!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一口氣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包括彰化、嘉義、高雄、桃園近半個月以來都爆病例,其中一名50多歲女性,甚至意識改變認不得家人,目前所有個案仍在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這5例個案分...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日前網紅呱吉因為認為罷免韓國瑜一案不樂觀,選後信守承諾表演「用屁股夾斷筷子」實踐諾言,知名夜店Luxy的舞者也實際拍片上傳示範如何用屁股夾斷筷子。  影片中的用「屁股」夾斷筷子,最主要還是使用臀大肌的力量。根據2019年《國際運動物理治療期刊》的說法,臀大肌...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當心!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4個月大男嬰,一開始鬧便秘、食慾差,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送醫一度還被懷疑可能是新冠病毒在作怪,嚴重到必須住院,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邊境解封,導致居家檢疫人數一口氣暴增嗎?台中市長盧秀燕今(7)日就在市政會議上提出質疑,自從解封後,台中市的居家檢疫人數從1126人暴增至1811人,不減反增,呼籲中央應思考控制返台人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