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齒列不整應及早矯正 唇舌使用習慣也可能是元凶

孩子齒列不整應及早矯正 唇舌使用習慣也可能是元凶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去年光是演員陣容就造成轟動的熱播韓劇《男朋友》,韓星宋慧喬、朴寶劍在戲中大談姊弟戀,2人露出整齊潔白牙齒的迷人微笑更成為吸睛焦點,不少明星透過矯正讓牙齒變美,也成為台灣盛行牙齒矯正風潮的原因之一。但與兒童時期就及早矯正的族群相比,牙床骨骼發育已經定型的成人,在矯正治療上會有更多限制,往往必須拔牙、矯正過程拉長,反而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牙醫師宋慧玲表示,每個孩子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因人而異,通常黃金期為9至12歲,在乳牙與恆牙同時並存的混和齒列期,就應進行矯正治療,臨床觀察約7、8歲時即可看出上下顎骨之間的差異,或空間不足的程度,若能及早進行齒顎矯正,就能改善骨骼、肌肉和齒槽骨不當的生長發育,讓永久牙順利萌發。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其實嘴唇和舌頭的使用習慣,都可能是造成齒列不整、影響顎骨正常發育的元凶之一。通常造成舌頭使用習慣不良的原因包括:慣用口呼吸,或是天生舌繫帶太短。前者建議先到耳鼻喉科檢查,看有無喉嚨方面或鼻過敏問題,待治療穩定,再進行牙齒矯正;後者可經由小型手術切除,若孩子日常有習慣性咬手指頭或鉛筆,家長應於4歲後嚴格禁止。


宋慧玲進一步說明,正常的舌頭位置,應是舌尖放在上排前牙齒根的位置,正常情況下的牙齒,是呈上浮狀態,因此,一旦舌頭未處於正確位置,自然就會影響到牙齒排列和發音。臨床上也發現部分病患,從小未養成良好習慣,導致吃東西、吞嚥時,舌頭會習慣伸出於上下牙齒間,舌頭的力量不容小覷,每天在口腔內推擠牙齒,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開咬、暴牙、戽斗等問題,也會影響口齒發音的清晰度。


現代新型的矯正方式不需等恆齒都生長齊全,能提早於混合齒列期矯正,除了採用傳統齒列矯正術,宋慧玲指出,還可以透過日式不拔牙矯正擴張器來調整口內空間,不僅有助於促進上下顎骨和牙床骨的正常生長,讓臉型對稱,也解決牙齒空間不夠的問題,不需經歷忍痛拔牙的過程,就達到矯正齒列及咬合的目的。


日式不拔牙矯正擴張器屬活動式裝置,可隨時取下,只需每個月按時調整1次,便可維持彈力,再搭配記憶彈線,幫助齒型固定,較不易產生疼痛,除了可以加大口腔的調整空間,改善牙齒排列不整的問題。若同時配合嘴唇肌肉、舌頭吞嚥的訓練,還能改善口腔肌肉功能,同時矯正牙齒與顎骨,達成正常發育的效果,可說是孩童矯正牙齒的最佳選擇。


宋慧玲提醒,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伸舌頭、常用口呼吸等不良行為,應及早就醫並治療口腔肌功能異常的問題,尤其是咬合不正已影響到咀嚼功能、引起發音、甚至發育不良之虞,早期進行口腔矯正、可縮短時程,減少日後成人矯正的艱辛之路。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10歲男童突然出現腹痛合併噁心嘔吐,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但症狀持續三天都未改善,才就醫求診,腹部X光檢查發現左上腹大量腸氣,疑似腸阻塞,經由腹部電腦斷層為遠端小腸阻塞合併部分缺血;成大醫院外科部醫師蘇哲民指出,患者白血球數值升高,有腹部壓痛合併反彈痛情形,經評估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卡介苗接種部位一般在接種後2∼3個月會自動癒合結痂,留下一個膚色小疤痕,但有少部分嬰幼兒在接種3個月後膿瘍及紅腫沒有消退跡象或持續擴大,無法自動癒合結痂。為此疾管署日前邀集兒童感染症專家訂定臨床處置建議,以做為醫療院所及醫師之處置參考。 傷口持續有滲出液宜轉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一名25歲女姓,因缺牙緣故轉至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口內後牙有多顆蛀牙殘根,加上因缺牙造成原本良好牙齒也往缺牙區傾斜,造成清潔不佳導致蛀牙,非但使牙齒無法對咬,缺牙區生長也造成日後假牙空間不足,所幸經由3至4年治療後,順利矯正傾斜的牙齒,且也將缺牙區順利植牙,讓患者重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清明節將至,傳統習俗會吃潤餅,衛福部彰化醫院營養師周柏穎提醒民眾,兩個潤餅的熱量可能就高達1000Kcal,比一個便當800Kcal還多,所以最好當成主餐食用,不要當點心,如果可以自己備料包捲,內餡的肉類及蔬菜最好用清燙或蒸熟,不要炒過,花生粉和糖粉也最好減量或不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