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童可能出現扁平足現象 家長應先觀察勿緊張

孩童可能出現扁平足現象 家長應先觀察勿緊張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發生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像是韌帶鬆弛、家族遺傳等先天性因素,或身體過重、小孩太早穿鞋、缺少運動等後天造成;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主要是因舟狀骨向下移位,使內側足弓塌陷,站立時,後足部就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部分扁平足站立時,內側足弓塌陷,但懸空不負重時,足弓又出現,屬於柔軟性扁平足,但有部分屬於先天結構異常等,不管站立或懸空都呈現扁平,屬於堅硬性扁平足;陳彥名指出,通常2至8歲幼童,肌肉力量逐漸成長,足窩就會開始形成足弓,出現扁平足的小朋友,走路時就容易跌倒,且容易有腳痛的現象。
醫師陳彥名進一步說明,治療上,若為2歲以前可多觀察,通常生理性扁平足都能自行恢復,但若為2至8歲的足弓發育時期,則可透過矯正鞋協助發育,但8歲以上孩童足踝關節已無法矯正,就必須利用鞋墊支撐足弓,防止足踝外翻,臨床上,扁平足孩童需接受外科手術機率較低,通常會在骨骼生長成熟前就給予手術治療。
扁平足在青春期後容易有前足蹠痛、後脛肌肌腱炎等問題,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足部出現異常,可先觀察一段時間,像是可透過打籃球、跳繩時,幫助鍛鍊腳部肌肉;陳彥名提醒,若仍無改善跡象,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評估診段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影響孩童未來發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23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男性朋友看過來,你的「小弟弟」有多久沒有吹「起床號」了?泌尿科醫師指出,男性不舉是不同疾病的綜合表現,而且不舉也是慢性病,50歲以上的不舉男性,大約7成是輕度;其實,若是發現有不舉現象,應該及早接受治療,可免疾病惡化。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男性會不舉的原因很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產生過敏,主要是因身體受到外來物的侵入時,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導致,又分為吸入性過敏及食入性過敏兩種;屏東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黃聖榮指出,若民眾有類似的過敏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過敏原,才能對症下藥。醫師黃聖榮進一步說明,吸入性過敏主要是指存於空氣中的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當出現肌腱、韌帶或滑囊等局部發炎時,除了可服消炎止痛藥或復健等方式治療,也可透過在發炎處局部注射藥物的方式,有效紓緩疼痛;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文山指出,針對深層的病灶進行局部注射,目前已有超音波影像導引的新技術,由於可提高準確度,使得止痛效果更好。局部藥物注射能減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六十多歲的張媽媽最近覺得自己變矮了,進一步就醫檢查,才知道原來是骨質疏鬆所導致;醫師提醒,骨質疏鬆很容易造成骨折,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應多攝取鈣質以及多到戶外運動曬太陽,而且更要小心避免跌倒!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160萬人有骨質疏鬆症的問題,而其中約有95萬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