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過敏 找出過敏原才能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產生過敏,主要是因身體受到外來物的侵入時,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導致,又分為吸入性過敏及食入性過敏兩種;屏東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黃聖榮指出,若民眾有類似的過敏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過敏原,才能對症下藥。

醫師黃聖榮進一步說明,吸入性過敏主要是指存於空氣中的過敏原,包括花粉、黴菌、動物毛皮等,都有可能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好發過敏反應,若為食入性過敏,則是像有殼的海鮮、牛奶、蛋白等,此類的患者必須找出過敏原,才能進一步進行有效防治與治療。

過敏屬於炎症反應,尤其遇上天氣忽冷忽熱,若為過敏體質,更容易出現打噴嚏等現象;黃聖榮說,引起過敏的因素較多樣性,預防上就必須針對個別患者有不同防護,像若對花粉產生過敏的患者,最好戴上口罩隔離過敏原,若原本就為過敏體質的患者,則應提高預防感冒的警覺性,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在台灣,平均每三位兒童中就有一位是過敏兒,人數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黃聖榮呼籲,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否則除了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嚴重時,恐誘發氣喘等嚴重疾病,不得輕忽嚴重性。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740

相關推薦

  (示意圖via via)人的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 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沒有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十四世紀,一場傳染病奪走的生命可能高達7500萬人,在當時,小小的擦傷都可能引細菌感染,甚至導致重症,而現在有了抗生素可治療感染,避免其他的發炎症狀,因此,許多人一致認為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為期三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年過50可得要小心骨鬆危機!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所公布的2014年5萬9313人健檢報告顯示, 50-59歲骨質密度異常的比例是40-49歲的2.6倍,到了70-79歲更遽增至6.6倍,近半數的人面臨骨鬆風險;由於嚴重骨鬆造成骨折可能導致死亡,值得國人警愓。 根據該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53歲老翁罹患糖尿病,但因誤信偏方,不但暴瘦將近30公斤,自備血糖機量測血糖也都破表,後來重回醫院檢查,眼睛已看不清楚,賠上健康;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指出,老翁發病前體重破百,曾被檢查出血糖超過400mg/dl,但卻服用偏方長達半年,才使得症狀逐漸惡化。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