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新的生態農耕方式,但這個詞其實是在1970年代就有了,且早從西元前1400年老祖先就這麼種了。就讓我們學學先人的智慧,種出對人、對生態都好的安心食材吧!
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詞是在1970年代所創造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系統操作方式其實並非新觀念,在人類歷史上早從西元前1400年就有跡可尋了⋯⋯
《阿茲提克・浮筏植栽》
3000年前,位於南美洲(現今墨西哥地區)的阿茲提克印地安人發現水中有豐富的養分,因此發展出人工浮島的耕作法,被視為當代魚菜共生系統的雛型。浮筏耕作法是一種連結運河及人造固定小島的系統,農民撐船在小島間穿梭,在小島上進行蔬果種植,而蔬果的養分則來自流經附近城市的運河和泥巴。
《唐朝・稻魚共生》
2005年聯合國將浙江青田地區獨特的「稻魚共生系統」訂定為世界農業遺產。稻魚共生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相傳起源於早期農民引溪水灌溉農田,魚苗自然地在田中孵化,久而久之形成了共生系統,並維持至今。
這些田裡的魚除了會吃農民投擲的飼料,也會吃昆蟲、雜草,這使得農民得以不費工夫地完成除草、除蟲的工作,且魚在覓食的過程中會翻鬆土壤,牠們的糞便亦會形成天然肥料,更能使農民在穀物生產之外,增加額外的效益。
如果你現在到浙江省青田縣的餐館吃飯,告訴服務生要吃「田魚」,那麼你就是內行的老饕!因為田魚是放生在水稻田裡利用魚菜共生原理自然長大的鯉魚,肉質鮮美無土味。
《明末清初・桑基魚塘》
桑基魚塘是明清時中國華南地區的水鄉人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創造,他們將低窪地挖深變成水塘,再將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四周,成為地基,基、塘的比例為六比四,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用來餵蠶,蠶的排泄物(蠶砂)用以飼魚,而魚塘中的塘泥再取上來作為桑樹的肥料。通過這樣的循環,能產出四種經濟作物:魚、桑椹、蠶絲、蠶砂(中藥材),不論在生態上或經濟上皆取得了極高效益。因此被視為是中國建立生態農業的開端。
《閱讀推薦》
桌面、牆面、陽台、客廳、辦公室、地下室都適合,新型態的懶人農法瞬間縮短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吃新鮮只有一步之遙!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台灣好食材五月天戀愛 inging 安泰銀行魚菜共生系統 製作墨西哥 連體鯨江本勝 聯合國pon lee蜂膠aqua picaaqua 水叮噹aqua 香港aqua wikiaqua in水芬魚菜共生系統sony odin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台灣好食材網站五月天戀愛 ing 歌詞ing 安泰銀行信用卡中心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五月天戀愛ing的歌詞mv
相關推薦
快新聞/新型詐騙假藉疫調騙個資 陳時中:政府有責任設查證管道
台灣連兩天新增本土確診個案都破百,讓民眾心慌,除了假消息頻傳,現在還有詐騙集團假藉疫調來騙個資。針對有民眾希望收到相關通知,希望有管道可查證,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這問題滿有意義的」,政府有責任,將研議如何讓民眾查核。副指揮官陳宗彥則指出,刑事警察局已加強偵辦及宣導。有媒體在記者會上問及...
閱讀詳情 »快新聞/雙北醫療量能吃緊! 石崇良:負壓隔離病床剩51床
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今日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其中又以台北市89例(萬華58例)、新北市97例(板橋32例)最嚴重。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坦言,隨著每日確診數大增,醫療量能吃緊,尤其是雙北市,負壓隔離病床剩下51床、專責病房空床數剩209床。他...
閱讀詳情 »快新聞/本土+26! 105例與台北市茶藝館群聚有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的206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已知105例與台北市茶藝館群聚有關,44例曾有台北市萬華區活動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2時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快新聞/鄰近萬華警戒區 北市4間國小明起停課一週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6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有105例與台北市茶藝館群聚有關、44例曾有台北市萬華區活動史。台北市教育局邀請校長協會、台北市教師會及四學層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等研商決議後,針對鄰近萬華警戒區之老松國小、龍山國小、雙園國小及螢橋國小等4校,自明(17)日起至110年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