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得對,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

有人說,糖尿病患的人生是黑白的,除了需與藥物、針劑終生為伍,而且必須嚴重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不過醫師表示,這是一般人的迷思,其實只要吃得對,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
吃得對,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面臨的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張鈞鎧指出,除了含糖飲料及過度精緻的糖分食品外,其實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關鍵在於吃的「份量」,而且每餐應搭配富含蛋白質的奶蛋魚肉豆以及蔬菜,既可增加飽足感,還可穩定血糖。

《全榖根莖類,非吃不可》
張鈞鎧醫師指出,糖尿病不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等,均與糖尿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近年罹病人數節節上升,一些似是而非的迷思廣泛流傳,甚至可能延誤病情。

張醫師指出,為避免血糖上升,許多糖尿病患對富含澱粉的全榖根莖類如米飯、麵、冬粉、麵包、饅頭、芋頭、地瓜、馬鈴薯、玉米、南瓜等食物敬而遠之,令人憂心,因為這類食物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熱量來源,非吃不可

《每餐搭配奶蛋魚肉豆食物》
張醫師表示,只要拿捏適當的份量,其實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以米飯來說,通常成年男性一餐約一平碗、女性約7~8分滿,每餐並搭配奶蛋魚肉豆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蔬菜,既增加飽足感,並可穩定血糖。

他說,近幾年來,糖尿病的治療日新月異,更多方便、有效、副作用少的藥物出現,只要掌握黃金治療期,一天吃1、2顆藥就可以控制血糖,不致產生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打胰島素,防治腎病變》
張醫師指出,還有一個迷思是很多病患認為打了胰島素不久就得洗腎,寧願血糖控制不佳也不願打針,經常拖到腎功能惡化才接受,但此時腎病變已是晚期,即使血糖獲得控制也很難恢復,才有打針不久就要洗腎的錯誤印象,若能及早控制血糖,其實腎病變的改善成效最佳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13)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8年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持續雙破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有5大癌症的發生年齡都比較早,包括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全落在「5字頭」。而國健署也正研議,在現行的四癌篩檢之外再擴增肺癌的低...

閱讀詳情 »

▲部分境外移入個案把病房當飯店,出現種種脫序,讓醫師都怒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來境外移入個案大暴增,隨著落地陽性率一路飆高,國內專責病房也塞滿這類病人,但卻傳出諸多脫序行為,讓第一線的醫護都怒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13)日就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醫師匿名出面控訴,竟有境外移入的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癌」注意!最新十大癌症排行今(13)日出爐,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民國108年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再快轉11秒,而「大腸癌」連續第14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蟬聯癌王。若進一步區分性別來看,「乳癌」更已是持續17年來的女性癌症頭號殺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對癌症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國健署今(13)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8年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又雙破新高,凸顯癌症來得凶又來得快的趨勢,國健署進一步分析也發現國人有3種癌症正在上升中!包括: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不但缺乏事前篩檢工具,且上升趨勢背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