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學者呼籲機場入境普篩 陳時中:恐有35%境外移入疏漏

學者呼籲機場入境普篩 陳時中:恐有35 境外移入疏漏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籍女學生案例驚動台灣社會,學者強力呼籲應借鏡他國,入境旅客全面機場採樣篩檢新冠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親自說明,強調核酸檢測(PCR)在症狀出現最多前2天,才能檢驗到病毒,潛伏期檢驗容易發生偽陰性,如若實施入境全篩將恐有35%感染者直入台灣。


病毒潛伏期核酸檢驗難發現 發病前2天才有訊號


陳時中表示,由於快篩試劑偽陰性與偽陽性比率偏高,國際認可仍然認為是核酸檢測(PCR)最準確,但PCR檢測在發病前,頂多在快發病的1至2天無症狀潛伏期時,可以檢驗出病毒,而發病後症狀期(可傳染期),檢驗訊號最強烈,當病患痊癒病毒量減少,PCR就開始逐漸檢測不到訊號。


陳時中強調,入境管制重點在隔離檢疫,而不是入境普篩。以華航CI001班機為例,當時班機上有340名乘客,如果入境當日全面篩檢,僅有5個確診個案;但在隔離檢疫期間,入境第5日確診者成長到8名,入境第7天確診者成長到10名,最後總共有12名確診,假如入境當下全面篩檢,恐怕有9名病患進入社區。


堅持機場檢疫 恐有35%入境感染者放入社區


陳時中持續說明,由於PCR檢驗限制,必須在發病前2日才能檢出病毒,但新冠肺炎感染潛伏期,國際普遍認定1至14天,最常見約5至6天,分析目前國內340名境外移入患者,約有119名在入境後2天才發病,如果在入境當下檢測,很有可能檢驗出偽陰性,就有可能直接進到台灣社區與人接觸。


冰島開始出群聚 原因可能在入境檢驗


陳時中也說,境外移入患者中,有29名感染者在入境第7天才發病,有14名感染者在入境第9天才發病,意味著入境時的PCR檢查,很有可能在當下判定成陰性。陳時中特別提出冰島作為案例,該國在6月15日開始實施入境檢驗,陰性就不需居家檢疫,實施當日至6月28日,確診30人,當中5例本土、3例感染源不明。


陳時中補充,冰島在實施入境普篩後,導致2個月以來首起社區群聚感染,由於群聚事件發生,原先計畫7月該國大型聚會與相關活動,以及同時開放邊境的相關政策,可能都需要重新討論。


陳時中掛保證 台灣檢驗量與品質有政府保證


至於台灣檢驗量到底夠不夠?陳時中引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指標,重申檢驗量是否足夠,要看當地疫情規模,不是人口總數,而是每日篩檢陽性率(每日確診數/每日檢驗數),才是最可靠的檢驗。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低於5%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解封或放鬆社交距離,台灣則是0.43%。


更多NOW健康報導
▸運動健身前中後該怎麼吃? 營養師盤點4大常見問題
▸八旬老嫗走路卡卡才知子宮脫垂 懸吊手術幫助復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sxy618.)每年的4-5月,新鮮飽滿的在豆苗上掛滿了,以前農村常吃的時令鮮豆,如今好像極少見了,其實鮮蠶豆營養價值極高,最值得稱讚的就是含鉀豐富,100克蠶豆含鉀1503毫克,而我們常見的高鉀水果100克香蕉含鉀量為256毫克,蘋果含鉀量為...

閱讀詳情 »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成年人體內水分約占到了體重的60%-70%。兒童體內所含水分的比例還要高些。一般一個成人每天需要的水分2500亳升左右。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水的運輸作用促進了能量交換和物質轉運,一切物質的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 每天都喝水,但是很多...

閱讀詳情 »

她今年50歲,每天喝一杯這個讓她斑淡了、毒素排掉了、不再便秘了、口臭也沒了,甚至連多年的小腹都不見了!   圖片來源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老祖宗傳下來長生不老的秘訣:“要叫人不死、 腸中須無屎”,這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醫家自古就提倡 &ldquo...

閱讀詳情 »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下同) 民以食為天,而吃飯自然是離不開碗筷的,那麼你知道筷子應該多久換一次嗎?我們都知道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很多,所以會用淡鹽水泡一陣在清洗,但是我們的廚具貌似往往被忽略了,什麼案板,菜刀,筷子一般是我們不被重視的範圍,尤其筷子,其實筷子的細菌多的超乎我們的想像,除了經常用開水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