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安胎也要安心 孕婦一線安胎藥應更安全無虞

安胎也要安心 孕婦一線安胎藥應更安全無虞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3月初,食藥署針對具有β2交感神經興奮作用的fenoterol、isoxsuprine及ritodrine三成分安胎藥,公告限縮使用對象並加註「可能有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警語。具統計,該類藥物過去10年已有多起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國內外也有研究顯示,這類藥物會讓孕婦心、肺功能產生副作用,甚至還會影響胎兒出生後的發育。原本用意在延遲胎兒分娩時間,確保發育成熟與存活率的安胎藥物,恐反讓「媽寶」陷危機!

聯合報近日針對安胎藥物安全性議題,採訪了國內產科醫界權威醫師意見。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受訪時表示,「現在台灣健保給付的安胎藥有不少副作用,國際上僅剩日本與台灣仍將該藥物列為第一線治療使用。」黃閔照也以醫學會理事長身份呼籲,希望副作用小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獲得健保第一線給付,讓孕產婦與胎兒擁有更安全的治療權益。

台灣晚婚晚生成趨勢 高齡產婦早產風險增

內政部最新資料統計,台灣男女性初婚年齡已雙雙突破30歲,晚婚晚生已成社會主流。但國外文獻卻指出,男女性的精卵品質自30歲後會開始下降,除增加不孕機會,早產、流產等生育風險也將同步提升。晚婚晚生不只影響生育率,高齡產婦也將承擔更高的早產與流產風險。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說明,「高齡不僅卵子品質下降,受孕胚胎品質會跟著受影響,增加遺傳的問題外,孕育胎兒的環境本身也就不好,會不利於胎兒成長。」

比對國健署近5年新生兒出生通報統計後發現,小於37周出生之早產兒比例與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人數占比,均呈現攀升的趨勢,可見台灣高齡產與帶來的生育影響已不可逆,政府補助催生初見成效外,也應注意高齡產與早產帶來的影響。

早產背後看不見的負擔:日常生活、醫療成本、社會扶助成本等將是隱憂

早產兒由於出生時並未完全成熟,需有即時的醫療相關專業照護,爭取母體外的存活與成長順利,長大後可能還會有日常生活、社會性及醫療層面等被照顧需求;而早產兒主要照顧者則會有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等不同層面的衝擊,因此第一時間的安胎治療是必要手段。國內針對早產兒住院醫療費用進行研究,發現小於1500克新生兒平均44天的住院費院就高達34萬。若以109年國健署出生通報統計中,1664名極低出生體重之新生兒換算,光一年住院花費就高達5.6億,這些費用還不包含後續其他醫療與社會福利成本的支出。

台北長庚婦產科主任蕭勝文於聯合報採訪中指出,「因政府開始補助人工生殖,個案逐年增加,懷上雙胞胎的比例達3%-4%,因此早產的機率也會來得更高。早產對胎兒的影響幾乎是全身性,其衍伸的醫療費用相當驚人,加上母親懷孕時心肺壓力本身就大,因此臨床經驗會使用副作用更小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來安胎。」

台灣主力健保給付安胎藥副作用大 孕婦與醫師被迫使用高風險藥物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安胎藥包含β-agonists、硫酸鎂、鈣離子阻斷劑與催產素抗體拮抗劑,但目前健保一線僅給付β-agonists,該藥物已被證實會造成母體心呼吸急促、低血鉀、心律不整、心搏過速、噁心顫抖、肺水腫等嚴重副作用,國外甚有研究指出,該藥物也會對於胎兒造成未來發育的影響,如未成熟胎兒大腦顱內出血、新生兒呼吸脅迫、黃疸、敗血症、腦受損等問題。黃建霈醫師表示,「為爭取時間給予類固醇促進胎兒的肺部成熟,安胎的前48小時相當重要,因此第一時間的第一線用藥安全,不管是對於跟時間賽跑的醫師來說,或是母親與胎兒的存活,就顯得格外重要。」黃閔照醫師則指出,「有些醫師會避開β-agonists,給予孕婦鈣離子阻斷劑或硫酸鎂進行安胎,但這些藥物又屬適應症外的使用,副作用也不小。」

由於健保給付的安胎藥物副作用大,目前歐洲各國已禁用口服Ritodrine,美國FDA甚至也已下架該款藥物,台灣今年3月也跟上日本腳步限縮使用對象並加註警語。臺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也於採訪中分享,「臨床中曾有個案為生下健康胎兒,自費2百多萬安胎,對於不少家庭來說都是經濟壓力,因此也希望政府給願意生子的家庭一個機會,讓這些孕婦安心安胎,減少早產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每位孕婦與胎兒都重要 婦產界專家籲:更安全的孕期照護與治療資源 能減輕孕婦的身心負擔

在現今生育率低、人口負成長的情形下,胎兒存活更顯珍貴,不應該再讓母親與胎兒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更多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指出,「最安全的生育年紀為20-25歲,35歲以上併發症就會增加,包括不孕、流產、急產、染色體異常等。此外,年紀高慢性病發生率也會提高,有慢性病的孕婦,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因此就會想把胎兒擠出造成早產。另外,高齡也會有不孕問題,當進行人工生殖後,多胞胎機率增加,也會造成早產」,因此詹德富表示,如何讓孕婦在安胎過程放心,藥物安全性就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黃建霈也提醒,高齡孕婦生產已不容易,若還在安胎過程中因為早產而焦慮壓力大,甚至只能使用副作用大的藥物,反而會讓孕婦處在更高風險的生育狀態中,安胎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也會跟著提升。黃閔照也呼籲,如何帶給孕產婦安全的孕期照護與治療資源,減輕媽媽的負擔,希望政府能再多加優化政策,將更安全的安胎藥物納入未來的一線健保給付,提供國人更優質的生育環境,才能在生育政策上創造雙贏。

【延伸閱讀】

換腎婦成功懷孕 喜獲雙胞胎完成當媽心願

雙胞胎早產兒間隔生產 馬偕周產期跨團隊助順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邱先生6年前在美國因為一次膀胱手術,意外被發現罹患陣發性心房顫動合併心搏過慢的問題,中風風險值竟高了5倍,醫師發現他的心跳一分鐘只跳了47下,甚至最長有3秒鐘完全沒跳。事後回想,之前曾經因為走幾步路就頭暈、眼前一黑,得趕快扶著周邊以免昏倒,原來是因為同時罹患心搏過慢的緣...

閱讀詳情 »

現在很多年輕人由於工作忙,往往忽略了早餐。于奎老師提醒,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慢性臟器功能失調。雖然人體具有很強的代償能力,或者說有很好的儲備功能,但這種代償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長期不吃早餐會消耗掉這些“潛能”,這對年輕人的身體是一種嚴重的...

閱讀詳情 »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有了創造一切的資本,所以養生是件大事。但是你知道嗎?日常中有些小習慣如果不加以改正,就足以毀掉我們的健康大業。 養生密碼今天在這裡告訴大家,以下的這些事情做久了是對會養生不利的。 1、久臥傷氣 “久臥傷氣”是指人若是持久躺臥而不活動,體內的氣脈就運行不起...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大家都說紅棗是養生食物,具有養肝補血的作用。同時,紅棗的吃法也有很多,想要發揮紅棗的功效就要吃對才行。 今天就來告訴你,長期吃紅棗這個「養生食物」,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紅棗蒸熟,預防哮喘 春季是過敏性哮喘的多發季節,中醫認為,棗有調養臟器、滋補氣血、壯陽生津的功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