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導管內視鏡深入膽胰精準診療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導管內視鏡深入膽胰精準診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55歲的王先生,過去有胰臟水泡多年門診追蹤,夜裡因腹部疼痛送進急診室,超音波懷疑胰臟水泡有變化。使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將「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伸入胰管內,發現胰臟水泡內已有絨毛狀腫瘤產生,在直視下組織切片檢查,發現已有惡性變化。胰臟癌可說是「無聲殺手」病灶來得快又兇猛,所幸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精準診斷,讓王先生能提早手術治療。

導管內視鏡直徑僅3.5毫米 深入胰管輔助診斷

臺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秀伯解釋,大多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都是間接的影像,診斷的過程只能臆測腫瘤是惡性抑或良性,但「看圖說故事」,並非病理診斷的黃金標準。相較之下,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因直徑僅有3.5毫米,能夠深入膽胰管腔進行直視診斷及病理組織採樣,讓患者免於誤診或是在決定手術與否之間掙扎,提供患者一個更精確的診斷建議。

頑固結石難解決 靠雷射碎石解決疼痛困擾

王秀伯主任表示,一般造成膽胰管疾病的原因,除了死亡率極高的膽胰癌外,也可能是膽胰結石所引起的。膽管因結石阻塞,膽汁無法順利由膽道排出而造成黃疸,進而感染發燒與敗血症。傳統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雖然也可以成功取石,但也會遇到頑固的結石,像是73歲的李女士,去年年初因膽管結石導致腹部疼痛送進急診室,當時醫師使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為她取石兩次,但因結石堅硬卡得又緊,醫師改以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直視下用雷射將結石擊碎清除,才解決了李女士的疼痛困擾。

尋求專業認證醫師 解決膽胰疾病問題

王秀伯主任補充說明,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為一次使用拋棄式的自費醫材,不可消毒重複使用。目前健保規範的適應症下,仍需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無法達到治療或診斷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患者接受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診治。而目前能執行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式的醫師,必須是具有膽胰治療內視鏡認證醫師來執行,對於患者來說較有安全上的保障。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上課不專心?為什麼我的孩子上課都在打瞌睡?為什麼我的孩子背課文都背不起來?為什麼我的孩子比其他同學矮?其實上述家長的煩惱,很可能和兒童睡眠時的呼吸障礙有關,這是小朋友在睡眠過程中因為上呼吸道阻塞,發生呼吸暫停或不足而導致血氧濃度下降的情形。兒童過動、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天(16日)新增新增1例本土、10例境外移入。新增本土個案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案16446),10月15日因離境需求,自費採檢,今日確診,Ct值37.3,並無症狀,初步研判為舊案,匡列3名接觸者,需居家隔離。 ▲10月16日新冠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七十餘歲的曹老伯,有長期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不過控制尚稱穩定。眼科方面則因為隅角開放型青光眼、白內障而在眼科追蹤,以及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接受過全視網膜雷射光凝固治療。某次於眼科回診,主訴左眼視力變差約兩周,經眼底檢查,診斷為高度懷疑左眼發生中心視網膜靜脈阻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你知道嗎?1天當中,什麼時間吃東西對健康是有影響的,甚至與所吃下肚的食物內容一樣重要。 根據發表在《內分泌評論雜誌》(Endocrine Reviews)上的1項新研究的作者說法,1天內控制在8至10小時的連續時間內進食,可能有助於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和心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