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可降低7成死亡率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可降低7成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國際許多研究證實,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阻斷疾病發展為子宮頸癌。國健署自84年起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推動至今,已使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約7成左右。然每年仍有約1,400人診斷為子宮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有近700人死於子宮頸癌,國健署呼籲民眾定期檢查以早期揪出癌前病變。

早期發現與晚期確診 治療費用相差2.5倍

依癌症登記資料及全民健保資料分析發現,在第1年確診為子宮頸癌的個案共1.1萬名中,這些個案的平均健保花費隨著診斷期別越嚴重,花費均大為上升,平均花費在第1年由19萬元(第0-1期)上升至47萬元(第2-4期),相差近2.5倍。且子宮頸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8成5以上,到第4期則降至2成,顯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預防子宮頸癌有三寶 安全性行為、接種疫苗、抹片檢查

預防子宮頸癌有三寶,安全性行為、接種疫苗、子宮頸抹片。抹片可找出97%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子宮頸癌個案,抹片檢查結果若有異常變化,通常會定期追蹤,或直接用陰道鏡檢查切片,或是檢驗HPV人類乳突病毒。如果診斷結果為癌前病變,大部分只需要簡單的門診手術,即可治癒;若經切片證實為癌症時,原位癌接近100% 只要發現得早,治癒率也會提升。

多年未做抹片檢查 罹癌風險高3倍

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體重過重、抽菸或免疫力弱、過早生育為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跟其他癌症一樣,初期都沒有症狀容易忽略,但是抹片檢查就可以在初期發現。國健署表將篩檢資料與癌登資料比對,與3年內有做抹片者相比,3至6年間曾做抹片者罹癌風險約為2倍,6年以上曾做抹片者為3倍,而從未做過抹片檢查者風險增為3.4倍。

顯示越久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風險越高。且有些女性認為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沒有性行為,就忽略或不接受抹片檢查,將自己暴露在罹癌風險之中。

30歲以上女性免費篩檢 早育女性也應注意

誰應該要做抹片?國健署指出,凡是已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需做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及身體檢查,尤其是較早即有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早婚、生育子女較多或子宮頸曾受病毒感染者,更需特別注意。另外,做過子宮全切除的女性還是需和婦科醫師討論是否需繼續定期做篩檢,如果因為癌症前期或是癌症而進行子宮切除時,殘餘陰道末端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國民健康署呼籲,30歲以上女性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或可由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是否符合篩檢資格。

 【延伸閱讀】

自體脂肪再生醫學SVF 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新希望

青少年思覺失調症腦部傷害大 穩定治療助重返校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守護國人用藥安全與用藥權益,對於推廣民眾正確用藥知識不遺餘力。今年歲末年終,號召員工響應雲林偏鄉聖誕鞋盒活動,不只分享愛心,更透過鞋盒傳遞「聰明用藥,守護健康」的訊息,讓正確醫藥知識的觸角擴及到台灣每一個角落。 叮嚀小卡片 傳遞正確醫藥...

閱讀詳情 »

有些人手指底部會有一塊半月形狀的白色區域,那是俗稱的「月牙」,有的人完全沒有、有的人每根都有,有的人則是一個或兩個,但是有這些差異就開始引起大家的各種猜測,這到底代表著什麼呢?月牙都看不到的人代表「病入膏肓」了嗎? 而小編找來這篇360doc 的文章來替大家揭開真相~到底月牙是個什麼東西呢...

閱讀詳情 »

  許多人在變天的時候就會出現過敏的情形,尤其在冷空氣的季節裡往往更為嚴重,很多人就因此鼻塞不順。但如果鼻子過敏引起鼻竇炎或是鼻子長息肉,就絕對不能拖了,及早治療及早獲得健康。  根據youtube影片,一位國外男子鼻子就出現恐怖症狀,因為一直以為自己是鼻竇炎,因為天氣冷才加劇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以往醫界、營養學界都認為吃飽和脂肪會傷害心血管健康,挪威一項研究翻轉這樣的觀念,研究發現,就算總膽固醇、飽和脂肪攝取量很高,也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只如此,像內臟異常脂肪儲存、血壓、三酸甘油脂、胰島素、血糖等心臟-新陳代謝風險因子甚至出現改善。 攝取脂肪 重點在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