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定案!6-11歲開打半劑莫德納、間隔12周 青少年第三劑、老人第四劑也上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疫苗又全面打起來!繼食藥署17日宣布核准莫德納疫苗可用於6至11歲兒童接種之後,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今(20)日下午開會,經專家討論投票之後,決定正式開放6到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劑量維持半劑(50微克),但兩劑之間的間隔則拉長到12周,降低副作用疑慮。另外,青少年也可開打第三劑、高風險族群更優先接種第四劑。

ACIP專家們是從下午3點開始討論,聚焦開放兒童疫苗一事,會議直到5點左右結束,由於針對劑量、接種間隔時間等項目,各有意見,最後專家們採取投票方式決定。

據了解,與會專家們討論很多,但最終投票結果,決定讓6到11歲的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劑量維持半劑量(50微克),而原本兩劑之間的間隔時間為4周,兒童部分則一口氣拉長到12周,副作用比較不會這麼大。

會中專家們多認為,國外很多醫學期刊已證實,拿12到17歲的青少年與6到11歲的兒童相比,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的副作用比較多,兒童反而比較少,因此,針對副作用疑慮這一部分,專家們比較放心,但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下,要有效果,劑量還是維持50微克不變,過去也沒有因為心肌炎而過世案例,這一點比較可以放心。

這一次快速通過開打案,全因為專家們看到近半年來Omicron感染幼童變多了,與過去多侵犯18歲以上、又以老年人比較危險的幾隻變種病毒不同,Omicron染疫年輕化、傳染力也比較強 ,讓本來認為兒童不必急著打疫苗的看法已經轉變,加上國內出現2歲童死亡案例,大家比較緊張,食藥署即已經開放,ACIP就從善如流。

會議討論過程中也指出,兩劑之間的間隔若拉長到12周,副作用比較不會這麼大。另外,會議也拍板包括年長者、安養機構、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高風險群,將優先開打第四劑。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為居隔單摃上侯友宜 陳時中二度找記者澄清「從不需中央核准」

【有影】居隔叫外送「社區管委會不准擋人」 陳時中拍板喊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蕃茄、大蒜、黑木耳,是我們飯桌上的常見健康食品。但是,如何正確食用才能獲取其中的豐富營養? 網上的一篇文章稱,很多平時習以為常的吃法都是錯的。這篇文章或許會顛覆我們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供讀者參考。 1、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種蕃茄、吃蕃茄,目的是不得癌症。這是剛剛5、6年前才知道的。吃西紅柿不得癌症,...

閱讀詳情 »

咖啡這種東西,你可能每天早晨都要來一杯,不過你對咖啡的了解恐怕也不多,是吧?我也是這樣。儘管對你來說倒上一杯咖啡很簡單,但咖啡的歷史和故事卻一點都不簡單。 這16個有關咖啡的事實恐怕會令你一時接受不了,不過我敢保證,只要你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想來一杯。 1. 咖啡VS皮質醇 當你剛睡醒的時候,你的身體...

閱讀詳情 »

日常生活中人經常會遇到一些疼痛,有的與疾病有關,有的與生活習慣有關。其實,人的身體上就有許多「止疼開關」,除了吃藥止痛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按壓等「應急」的方式,將疼痛感「關掉」。 1、落枕脖子疼如何止疼? 夏天吹空調或者開窗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脖子受了寒,第二天起來脖子就會落枕,脖子僵硬疼痛,疼痛難忍,...

閱讀詳情 »

台灣有一名30多歲的周小姐,參加公司健檢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竟然長了一顆重達400公克的子宮肌瘤,還沒有結婚的她,為了保留生育能力並顧及術後不留疤痕,替其進行單一孔洞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器械由肚臍進入將肌瘤成功切除,為亞洲首例。替該名病患進行治療的台灣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莊乙真表示,子宮肌瘤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